這邊吏目們剛剛將皇榜的內容紹介完畢,那邊廂就聽貢院裡發一聲喊,隨即又走出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
這陣勢跟月前那次何其相像!但剛剛聽完皇榜內容並口口傳開的百姓們卻看不懂了。
怎麼又鬧,不應該啊?
月前那次鬧事是因為科考弊情太重,愣生生把個皇榜變成了權貴榜。這一點前面那份天子詔令上都已經說的清清楚楚,兩個考官兒也都是認罪了的。
那種情況下貢生鬧好歹佔著理。
但這一辦”…分明不對勁嘛
丙才百姓們可是聽那些吏目解釋的清清楚楚,這一回取中的這些個新進士裡十個有九個都是跟大家一樣的良人出身。
家裡無權無勢的還能考中,這分明是人家的本事。
能在一科要面取中這麼多沒權沒勢人家的子弟,可不就說明這回的兩位主考官兒是清正有良心的嗎?
再說,這回的兩個主考官裡有一個就是上回吃過虧後領頭鬧事的,這樣的人要是還靠不住,那……科舉也就別辦了。
最後還有一條前些時傳的沸沸揚揚的那些個科考章程,還有後來整個的考試過程,凡參加了考試的貢生們不都滿口稱讚嘛,怎麼前面剛誇完這遭就又鬧起來了?
越想越是不對,百姓們琢磨來琢磨去,聰明人可就反應過來了,這是沒考中的人在發洩怨氣。
這個一傳開,百姓們明白的同時也搖頭不已,這算什麼事啊?
十個指頭還有長短,貢生們讀書又怎麼會一樣?
有念得好的就有念得不好的,朝廷這科舉總不能把所有人都取中吧。
這分明是無理取鬧嘛
得出這麼個廣為人接受的結論之後百姓們看待對待鬧事貢生們的態度可就跟上回完全不一樣了。
儘管崔白義也接受了參加過上回暴亂貢生的建議行走之間不時高聲呼告但其每一呼告,引來的不是圍觀百姓們的安靜肅穆,更別說眼淚了。
反而是一陣陣的笑聲。
他們呼告的聲音越大,百姓們的笑聲也就越大。
其間還有無數百姓伸出手來指指點點著領頭著崔白義的衣裳。
崔白義這身衣裳好啊!
極品湖綢精工縫製成的衣裳能不好嘛?
所謂錦衣說的就是他穿著的這種,行走之間飄飄抖抖,深春時節的暖陽照上去,甚至能反射出粼粼的綢緞亮光。
就是傻子看到他這身衣裳也知道其名貴之極,更別說見多識廣的洛陽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