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堪稱三百年唐朝詩歌史上最巔峰的“科考詩”來迎戰這次科舉,這要是還考不中……那簡直就是沒天理了!
這樣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雖然考試還遠遠沒有結束,李行周心中已是篤定無疑。
心情大好,在這個無比緊張的考場上,在所有士子們都埋頭苦思,不敢稍有分神的考場上。
李行周甚至放下了手中的羊毫細筆,抬起頭向北方的天空投去了帶有溫暖笑容的悠遠一瞥。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李行周確實是不學無術,但是他碰巧會背這一首詩。
事實上,這也是他來參加科舉的底氣。
是的,不管題目是湘靈鼓瑟還是什麼。
李行周都會寫上這一首詩。
相比於唐朝之後的科舉,乃至於後世的高考,這時的考試時間算是最短的,早進晚出,僅僅只有一天……再加一夜。
李行周走出監管嚴密的貢院時,初春的夕陽尚不曾完全落盡。
“三條燭盡鍾初動,七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未知誰是謫仙才?”
禮部令:“士子有日間答卷未竟者,准予燃燭三條”回頭看看貢院,再看看考籃裡不曾動過的那三條蠟燭。
行周安閒的笑了笑,今晚貢院裡的那些個士子們怕是多要做竟夜之思了。
之前閉關禁足多達數月之久,此刻既已考完。李行周便徹底將這事扔到了腦後。
拉著極不願出門的衛寒霜在洛陽城內外瘋玩了好幾天。
因是要出門四處亂串,李行周便循著上次的先例讓衛寒霜換上了那身青衣小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