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月之後,李行周再度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只不過前一次是他主動走上潮頭,而這一次卻是硬生生被人推上去的。
當潛心準備考試的李行周知道這股風潮時,距離科考之期已不足五日。
面對這種事情本就很難有絕好的應對方法,遑論時間還這麼短?
此時就是要做些什麼也來不及了。
在如此關節的時刻糾纏於這樣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會亂了心態,影響到馬上就要到來的科考,一番靜心思慮過後,李行周果斷決定不予理會。
考試終究是要看卷面的,考場上表現不好,即便能把這風潮消弭下去又有何用?
考場上表現的好,便是這風潮再烈又有什麼用?
李行周在意的只是這次科考,以及科考後的那個官職。至於士林風評,還是那句話:
任你如何評說,任你如何看我,我自是我!
便在這股針對著李行周的風潮演化到最烈時,科考之期到了。
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早晨。
李行周像其他幾千考生一樣,提著裝有筆墨紙硯、飯食飲水以及三條蠟燭的考籃來到了貢院門外。
隨即在經過一系列的查驗之後。
李行周時隔一千三百年再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
只不過,這一回的高考是唐朝版的。
數千人聚集的貢院裡落針可聞。
考官們走動時特意放輕的腳步聲都能如夏日驚雷般傳出很遠很遠。
初拿到題目時李行周心中還忐忑不已。
及至看到那最重要的詩題以及其對韻腳的限定時。
李行周何止是心神大定?
簡直就要忍不住的仰天長嘯了。
蒼天有眼哪,此次進京以來的諸多不順。
謀取鄉貢生名額的艱難都在這一刻給出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