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武則天已經看完考卷,並給出了這麼個考語。
李行周心想著下面自然該是問詢於他的時候了,孰料他依舊是沒人理會。
武則天說完考語後便轉過話頭兒向上官婉兒吩咐道。
“傳蘇味道。準其於皇城騎馬,速來”
簾幕後有跪伏於地靜等使喚的太監宮女,上官婉兒遂指了一個素來沉穩的太監去辦此事。
武則天還是剛才那風格,要麼不動,一旦開始理事後便是雷厲風行,中間幾無停頓。
“擬敕!給事中李嶠為人首鼠,無人臣之德,著即出為瓊州司戶參軍”
準備君前問答落空的李行周聽到這敕令,不免要替李嶠悲哀一下。
唐代的瓊州便是後世的海南,可是這時代人眼中的天涯眼角及不毛之地。
此時唐朝海南島的條件之艱苦,遠非後人所能想象。這一情況即便是到北宋也未有根本性改觀,只看蘇軾的貶譎詩便知道了。
貶往海南,還只是官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司戶參軍,這可是比貶到嶺南更遠更狠!
對於李嶠來說,實是不折不扣的“遠竄”,最終還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陽,那就純屬天意,要看他的命數了。
李行周顧自感慨,武則夭的敕令卻是一道接著一道,就從這一點上便能深刻的感受到這位聖後雷霆霹靂般的治政風格。
要麼就是不動,隱風雷於九天之上。
一旦動起來便是狂風暴雨,毫不給人半點喘息的時間。
“譴使,問梁王武三思:今科取才弊情甚深,學士東方虯難辭其咎,爾意當如何處斷東方虯?命其面答使者,不得遷延遲疑”
聽到這最後一個佈置,李行周明悟過來,看來東方虯之所以能突然殺出成為今科主考官之一,根子是在武三思身上。
明白了這個根底再想到武則夭這譴使一問,真是意味深長!
尤其是最後那個“面答使者,不得遷延遲疑”的註腳更是神來之筆。
使者一到劈面就問,武三思急切間根本沒有深思的時間與餘地,此時無論他怎麼答,都能從中窺探出其人的本性。
而且這一問本身就不好答。站在武三思的角度,不管對東方虯是殺是保,其間的選擇都是幹難萬難!
李行周正思忖時,武則天最後的一道敕令隨之而下。
“擬敕,廬陵王清心自守,著賜蜀錦百匹,錢十萬,新羅參十支,女樂一部。此敕悉傳六部,務使百官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