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從幕後走到臺前每次上朝皆與高宗並肩坐於御座,而今更登皇帝位,但臣子們對她這垂簾議政的形式並不陌生,所以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只是可惜了李行周,有這麼一層簾幕隔著。
只能隱隱綽綽看到簾幕後端坐著一個女人,身邊還站著另一個女人。
至於坐著的肯定是武則天了,只是這大有名聲的女人此刻究竟是什麼模樣任他費盡眼力也無看的清楚。
穿越一回還是穿越到這個時代。
分明已經到了武則天面前竟然不能看清楚她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真是大遺憾哪!
此時小堂中的議政已經演化成了爭論。
狄仁傑堅持應將東方虯與陳平安交大理寺公開審斷另一方的官員卻堅稱不可。
雙方你來我往,爭論的越來越激烈。
但在此過程中李行周卻發現了一個極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這些個官員中除了狄仁傑之外其他無論是參與爭論還是沒有參與爭論的官員都會不時的看一眼那個坐著的人。
那感覺似乎是眾人都在等他說話,也都認為他會在這個問題上說話一樣。
但這個位次還在狄仁傑之前,小堂中唯一能坐著的臣子卻終究是沒說話。
更奇怪的是,眼見這爭執越來越激烈簾幕後的武則天卻也一直沒說話,她為什麼會如此?
難倒她也在等著什麼?
前面的資訊知道的太少李行周也就無判斷出什麼,只是靜靜的聽著。
恰在這時,就聽簾幕外有太監嘎著聲音請見。
“進來。”
簾幕後傳出一個年輕的聲音,挺好聽的清脆聲裡帶著沉穩,想來這該是那站著的上官婉兒發出的。
走進來的是個中年太監,一溜兒的小碎步。
低著頭從李行周身邊經過時都沒有絲毫張望的動作。
論舉止真是合度的緊了,但他那步幅明顯是有什麼急事的。
“稟陛下,適才宮城城門外計程車子們又鼓譟起來了。”
太監此言一出,小堂上正在爭執的雙方都停住了。
狄仁傑皺了皺眉頭。
“某走時那些個士子們已經平靜下來,又有李大人前往安撫,怎會又生事端?”
中年太監始終是低著頭,恭敬答道。
“宮城城門處值守的李郎將報進說,狄相走時,那些士子們確已安靜下來,李大人到後不合訓斥了那些個貢生們幾句,有貢生不服,雙方遂就起了事執。這一爭執,整個士子們便都不穩了”
聽到中年太監這話,眾官俱都皺起了眉頭,一方面自然是對士子們不滿,又擔心這事重新生出什麼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