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職責所在,縱然明知開口可能又會碰釘子。
他還是跟在太平公主的身邊追問道。
“要不要未將調些人馬增援宮城城門?萬一這些人進皇城後衝擊宮城”
“忠心可嘉!但記住你的職責是宣仁門值守,做好你份內的事情就夠了。最後再提醒你一句,他們是聖後的子民,子民們手無寸鐵的來請見天子,那至少在這皇宮裡,聖後就絕不會讓他們看到士兵。”
“那,那一”
“他們就不再是陛下的子民!”
“不過,那就不是你的職責了“
沒有更多的解釋,太平公主留下這句話後便穩步下了城樓回宮城去了。
在無數百姓的注視中,青衿洪流走進了宣仁門,走進了皇城。
自始至終,宣仁門值守的左羽林衛軍士們沒有集結,沒有阻攔。
總之就是沒有任何異常的看著貢生們抬著聖像一行行向前滾動。
闊大的皇城裡很安靜,往日有事兒沒事兒總要找機會出來晃晃的各部寺監小吏們都縮排了公事房。
從那半開的窗戶中探看著洪流的推進,探看著走在洪流最前面的那個儒服少年。
一入皇城,李行周就再沒有帶領貢生們呼告那些儒家經典言論。
只是沉默的行進,一時間,整個皇城便聽聽到沙沙的腳步聲。
終於,青衿洪流走到了皇城的盡頭。
前方十多米處便是更為高大堅厚的宮城城門了。
宮城城門處一如皇城宣仁門一樣,看不出薛訥左羽林衛的增多。
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劍拔弩張的佈設,一切都是平平常常的。
唯一不平常的是宮城城門處原來用來給值守軍士盛放茶甌的高木橫几上站著一個人。
一個身穿紫色官袍,鬢髮已白,面相剛毅果決的老人。
老人靜靜的看著青衿洪流不斷向前滾動。
堪堪到他與李行周對視能相互看清楚面容的距離時,站在高木橫几上的老人朗聲開口。
“某是狄仁傑,爾等已入皇城,就此止步吧”
雖然鬢髮已白,他的中氣卻挺足的。
走在最前面的李行周停住的腳步,與他一起抬著神像的那十數個貢生也不約而同的停住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