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匈奴帝國中,王之所以沒有太師的地位高,這主要是這三王並非是世襲制度,而是輪流制度。
當然多弋不死,這北賢王永遠是多弋的,這是無人敢奪取的,而左右兩個王,是由八大部落的人輪流擔任,而且還有任期。
反觀太師,一般太師只要坐上了,那基本上一輩子都是太師了,不會有告老還鄉一說,而且常年跟隨單于,是單于坐下第一臣,說太師是匈奴帝國的二號人物,是完全沒有任何過錯的。
而此戰豐德集結五部之兵,而這五部中就有著‘騰格里’部落,其實多弋是敢拒絕出兵的,當年冒頓出征,集八部之兵,而多弋就拒絕了出征。
冒頓他都敢拒絕,我拒絕你豐德又有何妨呢?
但是多弋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也是支援攣鞮統一匈奴的,他如果這麼做了,那是挑戰單于的權威,不利於單于統治匈奴。
所以他沒有拒絕豐德,而是加入了這場戰爭,而讓騰格里參戰並非是豐德忌憚騰格里的力量。
當然雖然也有些忌憚,但是他更看重的是騰格里的戰力,如果這場戰爭敗了,有騰格里在,他相信不會敗的太慘。
騰格里是此次出征的一個靠山,這些部落的兵力,迎戰東胡與齊國損失慘重的時候,他相信騰格里可以力挽狂瀾,當然這主要是騰格里部落有著‘多弋’。
中原最頂尖的人才被稱之為‘國士’而多弋便是這草原上的國士,他有著出色的謀略,戰略,而且個人武力在草原上僅次於豐德。
曾經多弋挑戰豐德,最終失敗了,當然這也是多弋願意參戰的願意,草原人,尊重比自己強大的人。
盧他之看著一旁的獨孤鷹說道:“我做不了什麼,只能靠呼蘭拿鐵自己了!”
“多弋是匈奴裡的頂尖人才,而我們的呼蘭拿鐵何嘗不是我們東胡最厲害的人才呢?”盧他之看著一旁的獨孤鷹說道。
獨孤鷹看著了盧他之一眼,然後點了點頭:“事到如此,這也只能靠呼蘭拿鐵了!”
而在捕魚兒海的東北部,呼蘭拿鐵率領著十多萬兵馬,在這裡紮營,在這之前,他們主動出擊,迎戰騰格里部落。
戰況十分不樂觀,他們沒有遭遇騰格里的主力部隊,就潰敗到這裡。
此戰東胡王盧他之親自出徵,而呼蘭拿鐵太師帶著自己部族的二十萬兵馬,隨東胡王出征。
他自報奮勇去打多弋,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多弋的名聲打,打敗了多弋他的名聲必然會覆蓋多弋之上,這是每個有才之人的想法,打敗比自己強的人,打敗比自己名聲大的人。
呼蘭拿鐵主動出擊,就迎來了一個大敗,不過他逃跑的有序,對方也不是騰格里的主力,多弋也不在,雖然擊潰了他們,但是他們沒有主動攻擊。
不過卻阻擋了呼蘭拿鐵的進軍,呼蘭拿鐵撤軍後,他在這個平原上,紮營,準備長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