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為了讓齊國發展,是為了讓齊國更加強大,雖然一定性質的削弱了世家的力量,但是並沒有要根除世家。
因為齊小白知道底層的人,與貴族世家所受的教育不一樣,底面的人,雖然會出幾個能人名士,但是貴族世家們卻經常能出名人名士。
因為貴族世家們掌握著一定的經濟,有著足夠的經濟,那就能接受足夠的教育,能接受足夠的教育,那就有一定的機率成為一個才子。
而底下的人,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別談接受貴族世家們那種高等教育,成為一個才人了,因為他們的想法就不一樣,大多數世家子弟所想的是出人頭地,成為名士,成為名臣,乃至成為勳貴,獲得爵位,讓家族的地位上升一個階級。
而普通人想的,如何能吃上一口飯,如何能吃上一口肉,想成為名士的想法都沒有,更別說能成為名臣了。
雖然齊小白開設了稷下學宮,讓下面的人,都有機會,進入齊國權貴裡,給下面的人進入權貴階級開放了一個渠道。
但是一個沒有底蘊的普通人,想進入稷下學宮是何等的困難,十年寒窗苦讀,而且還要在家鄉眾子弟裡脫穎而出,才能進入稷下學宮。
進入稷下學宮並不是意味著成功了,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在稷下學宮中,你得到一定的成績,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仕人。
而稷下學宮的競爭更為慘烈,不說武,只說文,裡面的文人諸多是貴族世家子弟,他們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而普通士人們進入稷下學宮才是剛開始學習精英教育。
這種競爭完全是不對等的,不過齊小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因為這個天下,那裡有絕對的公平呢?只有相對的公平。
而給普通人開出一個出路,這已經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了,因為齊小白給普通人開設一個這麼大的出路,這是觸犯了諸多貴族的利益,所以在當時改革當中出現了兵變,因為貴族們想全盤把持著自己朝中的地位,而齊小白想引進來一些平民們。
雖然在齊小白沒有開設稷下學宮之前,也有平民入仕,如張天上,但是這種在朝堂上是少之又少,而開設稷下學宮後,普通人上來的也就多了,當然貴族子弟還是佔大多數,不過比以往而言,那是多的不能在多了。
當時李庚不理解的齊小白的所作所為,但是如今李庚理解了,這雖然是觸犯了貴族的利益,但如果不觸犯貴族的利益的話,這齊國的世家貴族們,也就慢慢爛透了。
李庚之前沒有注意這些,但是今日李明的話,讓李庚意識到了,他們李家其實根部也已經爛透了。
在別人看來李家光輝耀眼,一朝五中卿,地位,權勢十分大,但是李庚知道,他們李家根本也已經爛了。
如果他李家在不改變,過不了多久,李家就沒落了,別說一朝五中卿了,可能一家裡有個富家翁那都是天大的運勢。
李庚能如此想,是因為他意識到了齊小白的想法,當然也只是一絲的想法。
貴族世家們長期把持權力,他們就會越來越不學無術,只玩弄權術,不做實事,能力也慢慢的下降。
而貴族們之所以這樣,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貴族們沒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