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鵬城的經濟特區沒做出成績還是怎麼了,怎麼會...”
話音未落,就聽姜世英直接說道:“鵬城經濟特區雖然搞的時間不長,但是成績卻不俗,根據今年的統計資料,鵬城已和外商簽訂了2500多個經濟合作協議,成交額達58億美刀。”
“此外,與1978年相比,鵬城的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1倍,財政收入比辦特區前增長10倍多,外匯收入增長2倍,基本建設投資比建國後30年的總和增加20倍,可以說他們因地制宜按照自身的情況發展,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績。”
李毅皺了皺眉頭說道:“既然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那為什麼上面還要取消鵬城的特區優惠政策,甚至於還要停辦經濟特區!”
姜世英嘆了口氣說道:“主要還是因為眼下我們屬於摸著石頭過河,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經歷,因此圍繞特區的是非和議論很多,特區本身也反映自身發展遇到很大的困難。”
“非議?困難?”
“嗯,首先是特區發展遇到了種種困難,比如發展資金不足,再比如說某些企業濫發獎金等等。”
接著姜世英再次說道:“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咱們內部的一些非議,讓包括鵬城在內的幾大特區都非常的尷尬。”
“一些人把特區工作上的失誤看重了,性質上也定得不當,提高到新條件下階級鬥爭的問題,還有一些人用舊中國的租界問題影射特區。甚至於一些老幹部到特區走了一趟後回來痛哭流涕,認為顏色變了,回到了資本主義。”
“這部分人思想上引起的混亂,導致從事特區工作的同志顧慮重重,有些工作事事觀望,推動緩慢。有些老同志雖然贊成搞特區,但態度上卻非常的謹慎,因此從去年以來,京城方面對粵省下達的上繳任務一再加碼,“條條”限制日益增多,弄得省裡特殊、靈活餘地越來越小,步子越來越邁不開。”
李毅皺了皺眉頭說道:“事情竟然這麼嚴重?”
“確實很嚴重!”
“那現在上面到底是個什麼態度,這特區倒底辦還是不辦了?”李毅沉聲問道。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接著姜世英再次說道:“你知道谷老這次為什麼要突然南下鵬城考察嗎?”
李毅若有所思的說道:“難道和這事兒有關?”
“嗯,谷老是帶著大長老交代的任務來的,畢竟搞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是高層提出來的,而且也已經實施了4年多了,引進了那麼多的外資,怎麼說不辦就不辦了,所以大長老讓谷老到鵬城走一趟,看看鵬城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姜世英道。
“原來是這樣啊,我說谷老這樣的大忙人,怎麼突然就到鵬城了!”李毅道。
這時姜世英小聲說道:“其實谷老只是個打前站的,據我所知,如果谷老對鵬城的發展還算滿意的話,大長老應該也會來這裡走一趟的!”
聽到這話,李毅先是一愣,隨即便想起,前世那位老人家確實在明年年初的時候來了一趟鵬城。
不過前世他的層次還是太低了,只是在電視上看過相關報道,根本不知道前因後果。
現在接觸到這些之後,終於能將整件事情串聯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