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門一開,就有不少看熱鬧的百姓衝到朱雀門前,看那所謂的貞觀天燈。
慢慢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對這貞觀天燈指指點點,這時候,一個粗獷的聲音喊道
“都讓讓,各坊的孝子,孝女,賢孫,宿老,德高望重者,軍功卓越者來了,都讓讓。”
等到這群人走到貞觀天燈前時,看著高大的天燈,也是一驚,最先反應過來的是一位宿老。
拉著一旁負責寫願望的小官說道
“大人,這天燈,真的能飛上天?”
小官被派來負責記錄,自然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笑著拍了拍老者的手說道
“老丈,這天燈晚上的時候會被太上皇和陛下一起放飛,放心吧,飛得起來。”
周圍人聽到之後,都有些激動的跪在地上,他們別說見過,聽都沒聽過,除了鳥,還有什麼東西能飛到天上去。
你說風箏,風箏有這麼大的?(風箏,春秋時期發明的,據說是墨翟發明的。)
“大唐萬年,太上皇萬年,陛下萬年。”
一聲聲萬年,傳入皇宮,這已經是李二與李淵不知道是第幾次聽到百姓齊呼萬年了。
兩人相視一笑,大唐安穩。
朱雀門前,祈願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李恪則在準備晚上的食材。
順便給一家人做點兒元宵。
是元宵,可不是湯圓,正月十五怎麼能不吃元宵呢?雖然沒有紅綠絲,沒有花生,但是有榛子,核桃,杏仁,巴旦木啊。
每種都包一些,看著只比乒乓球小一些的圓胖子,李恪非常有成就感。
天色漸漸變暗,終於,到了晚上,朱雀門前已經是人挨人,人擠人了,都想看到太上皇與李二。
當兩人一起走出朱雀門時,氛圍達到了高潮。
人群中不知是誰喊道
“太上皇萬年,陛下萬年。”
山呼海嘯的聲音,伴隨著煙花升空的絢爛,讓大唐百姓激動的情緒再次達到了新的高度。
李恪則趁著李淵與李二講話的空檔讓王喜派人將東西送到楊府和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