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秦朝就有了簡易的壓縮餅乾,叫鍋盔,一個大約在五斤到二十斤之間。
易儲存,很耐吃。
而中國古代的壓縮餅乾真正出現在宋朝。
在宋朝的《武備志》裡面就記載了,一石米經過蒸煮,晾曬,捶打等工序,反覆十幾遍後。
120斤米就會變成20斤,就這20斤足夠一個士兵吃50天。
李恪迎著李淵投過來的目光笑著說道
“爺爺,這炒麵是沒辦法做成軍糧的,先不說它的成本,就說它容易受潮,不易儲存就不適合。”
李淵聽後略感失望的說道
“這樣嗎,也還是很遺憾啊。”
李恪看著李淵失望的樣子,笑著說道
“爺爺不要擔心,我一會兒寫信給青雀,讓他的銅仁峪研究。
到時候肯定能研究出來適合行軍的乾糧。”
李淵聽後這才露出笑容,點了點頭說道
“好。”
心中一個問題解決了,李淵胃口也來了,吸溜吸溜的將一大碗油茶麵喝了了。
最後還打了個嗝,李淵環視一圈,發現大家都沒吃,反而是看著自己。
李淵見此也明白過來,笑著說道
“都吃都吃,在自家,沒那麼多規矩。”
雖然李淵話是這麼說,但沒人敢去嘗試,只等李淵允許了,才去拿食盒裡的吃食。
等到眾人吃了半飽之後,萬貴妃笑著說道
“太上皇,要不要去觀魚?”
觀魚在唐代是一種十分高雅和富有情趣的活動。
李白,白居易等著名詩人也在詩篇中描寫過觀魚的樂趣。
李白的《觀魚潭》中寫道“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鱗躍,圓波處處生。”
展現了詩人對觀魚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感悟。
而且最早關於觀賞魚的記載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
不過在《山海經》中也提到了紋魚,形如文字,展現了早期人們對彩色豔麗魚類的觀賞價值的認識。
所以當萬貴妃在提出要去觀魚的時候,所有人都很是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