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和李績對視一眼,李靖捋著鬍子笑著說道
“作為第一個見證火炮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人,臣無憾矣。”
李績也是笑著說道
“臣亦無憾。”
李二滿意的點點頭
“好,好啊,兩位愛卿放心,祭祀時,兩位的家人必定會出現在前面。”
李靖和李績同時行禮
“多謝陛下。”
而一直沒啥存在感的李泰,站在一旁猶豫了好一會兒,才說道
“父皇,兒臣也想去草原。”
李淵和李二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畢竟李靖幾人去草原是去打仗的。
戰場瞬息萬變,誰都沒辦法保證,自己會在戰場上百分百活下來。
更何況是12歲的李泰。
就算是李恪,也只是站在後面看熱鬧,而且嶺南的那場叛亂,在李二看來,跟開玩笑沒兩樣。
但是草原不一樣,西突厥人可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李二剛想開口拒絕,就聽李泰繼續說道
“父皇,這火炮的研製,兒臣全程都有參與。
算是整個大唐最瞭解火炮的人之一了。
這次火炮拉去草原實戰,如果出了任何問題,兒臣都能解決。
還能近距離觀察到火炮的優缺點,這樣等到回來,兒臣更能好好改進。
讓我們的火炮更先進。”
聽到李泰的解釋,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泰說的沒錯,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使用過,才知道要向哪個方向改進。
最後還是李恪站出來說道
“父皇,就讓老四去吧,而且兒臣也會去。
我們就站在遠處看著,記錄火炮的資料。
有衛國公和曹國公,想來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