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子制詔:大將軍關羽,忠心為國,於無上皇微時便起兵跟隨。戰功赫赫,威震華夏。賜爵‘開國’漢壽縣侯,享食邑三萬戶!”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繼位,自然也要有新的封賞不是?何況這一次的封賞,還不是一般意義上新帝登基時的例行封賞。
說起來,為了給劉禪這個新帝留下足夠的施恩機會,先前大軍凱旋後,即便是面對這全國一統的開國大功,劉備都沒有對任何文武進行任何封賞。
因此,劉禪這位新天子的封賞,既是新帝的施恩,也是對一眾文武的酬功,更是對他們在復興大漢中所做出功績的肯定!
只不過,不同於老爹劉備登基時先文後武的封賞順序,這一次的大封功臣,劉禪這個位新帝卻是從二爺為首的武將系統開始。
不用說,之所以會做出如此調整,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提高和加強武將的地位。
沒辦法,不同於之前武將用力的亂世,隨著如今國家的安定,仗著先天的優勢,文官勢力必將快速興起。
所以,為了避免文官系統勢力增長過快,從而造成文武失衡的局面,加強提高武將地位,自然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不過,基於曹操稱公帶來的惡劣影響,慎重考慮過後,在高階爵位上,劉禪卻是並未採用後世的公、侯、伯爵位體系。依舊還是沿用了兩漢以來的列侯、關內侯制度,只是增加了‘開國’二字以示殊榮和區別!
當然,自景帝之後列侯無封國、只享規定食邑的制度自然也是一併延續的下來的。
“車騎將軍張飛,忠心為國,與大將軍同隨無上皇起兵於微時。戰功赫赫,威震敵膽。賜爵‘開國’西鄉縣侯,享食邑三萬戶!”
繼二爺之後,三爺這個車騎將軍的封賞也是緊接而至,而非驃騎將軍馬超這個名義上的軍方二把手。
沒辦法,親疏有別嘛。且不說二爺、三爺的赫赫戰功,單憑其最早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的結義兄弟、劉禪的老丈杆子幾重身份,這封賞順序排在眾人之前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事實上,不止是封賞順序,就封賞厚薄而言,二爺與三爺同樣也是位居眾人之首。
“驃騎將軍馬超,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戰功赫赫,威名遠播。賜爵‘開國’斄鄉縣侯,享食邑兩萬戶!”
“徵東將軍趙雲,追隨無上皇於微時。忠心護主,於萬軍之中護朕安危,戰功赫赫,威名遠揚。著升衛將軍,賜爵‘開國’永昌縣侯,享食邑兩萬五千戶!”
隨後,在封賞完三爺之後,馬超、趙雲兩人的封賞自然也是隨之而來。
只不過,不同於封賞馬超時的‘中規中矩’,封賞趙雲之時,除了爵位之外,劉禪同時也讓其接替了自黃忠逝去後便一直空缺下來的衛將軍職位。
不僅如此,趙雲所享受的食邑戶數,也是足足超過了馬超五千戶,僅次於二爺、三爺。
很顯然,藉著這次開國封賞,劉禪這是要著力樹立趙雲在軍中的地位。畢竟老爹許給二爺、三爺的‘退休’時間並不遠了。
說起來,雖然以二爺、三爺兩人的特殊身份,即便退休也並不會對軍隊、朝局造成什麼波動,但該有的規矩還是要立下來的。
“徵北將軍魏延、伏波將軍甘寧、淩統等二十人皆賜爵‘開國’都鄉侯……”
很快,隨著四大將軍封賞完後,接下來魏延、甘寧等一共近百名武將也是功勞大小獲封了從都鄉侯到關內侯等不同的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年輕一代將領的領軍人物,被劉禪譽為大漢雙壁的姜維、鄧艾兩人,各自軍職也都升到了鎮北將軍、鎮東將軍之位。
至於被二人一直爭奪的‘冠軍’封號,這一次靠著‘滅國’之功,卻是讓姜維搶到,獲得了冠軍侯的爵位。鄧艾則是獲得了劉禪特意為二人預留的‘長平’、‘冠軍’爵號中的長平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