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什麼想法,跟我說說唄。”馮智玳急的很,雖然白糖產業全在他家,李東昇家大業大是看不上這一份,但是別的人可說不定啊,要是來個惡鬼一樣的人物,自己可不就煩死了。
“我有什麼想法,當然是聽朝廷的,要我去什麼地方都行。”李東昇懶洋洋的道:“你這麼著急幹什麼?我走不走跟你又沒有關係,反正你的白糖生意已經做起來了,整個的甘蔗園地也是你們馮家的,有沒有我都一樣。”
馮智玳這個時候知道李東昇心情不好,現在就是看他態度的時候了,立即拍著胸脯道:“李大人,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在我心目中,你就是最好的官員,也不出門擾民,也不去想出各種方法折騰民眾,我跟嶺南的百姓是真心的欽佩你。”
李東昇笑笑:“也不要說這麼好聽,等新官上任,你們還是這樣的話!”
看李東昇竟然質疑自己,馮智玳怒了:“怎麼可能,我從家中一個無人關心的庶子,到今天在大唐都赫赫有名的大商人,還不都是大人你給我帶出來的,平白無故送了這麼一場大富貴給我們家,我要是還不知道感恩,那還是人嘛。我知道大人你是不會長久的待在嶺南這個小地方的,但是無論大人你到了什麼地方,只要你一句話任何要求,那我馮家絕對執行,沒有二話。”
聽了馮智玳這麼慷慨激昂的表態,李東昇似笑非笑:“是嗎?任何要求?這個是你的承若還是馮家的承若啊?”
馮智玳也感覺到了剛才說話的漏洞,連忙補救:“嘿嘿,正當要求,正當要求!”
李東昇作勢要走:“在我看來,你們馮家一點也沒有誠意,正當要求?是不是正當要求還不是你們自己來定,你們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馮智玳趕緊拉住:“李大人,你就不要玩我了,你知道我一個庶子,無論智力還是水平都不高,你有什麼想法就直說吧,我一定執行到位,可以吧!”
“真心的?肯定能做到?”
“必須的!”
打發走了馮智玳,柴令武他們幾個的信也都到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問李東昇的去留。可以說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三個了,都是勳貴子弟,第一次出來做事,就被李東昇給安排在第一線的位置,這兩年看著江南、嶺南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成就感跟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現在李東昇要回長安,他們就要擔心新來的人會不會跟李東昇一樣放權給他們。(首發、域名(請記住三
給他們一一回了信,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幹,不管誰來坐這個位置,總是要出成績的,那你們三個跟我一起出來打拼奮鬥在最前沿的人肯定要被拉攏,所以你們不要有顧慮。
裴勝藉著金光峒的事情升了一級,他也鬱悶,難道自己真的沒有運氣,剛找到靠山,立刻又要調走,真是鬱悶。
王泰還好,李東昇把馮智玳介紹給了他,以後的貨源就沒有問題了,在嶺南他也可以橫行一方。不過李東昇還是讓他去往吐蕃走,一定要打聽清楚他們內部的訊息,地理位置,不賺錢不要緊,到時候可以用白糖跟茶葉補貼,但是這個工作一定要去做。看李東昇對吐蕃的事情這麼關注,王泰也知道,只要把這個事情做好,那自己的的前途就有了,被家裡人奪走的東西一定回來。他也表示立即就開始組織人馬準備往吐蕃的馬隊。
接下來的時間,茶飲司衙門依然是賓客盈門,不過重要的客人差不多都來過了,而且李東昇也嫌煩,同樣的問題他不想再說多少遍,索性就出了衙門,帶著小菊出門溜達。。。不對,叫巡視工作。
到了段瓘的地盤,正好有一個喜事,李東昇推廣的茶飲司給附近山寨的孩子上學的學堂已經建好了,這讓他也十分的高興,就來到學堂實地觀察。
學堂就建在茶園跟甘蔗園定居點旁邊,當李東昇到達的時候,發現李慶、黃光竟然也在這裡,李東昇看到他們十分驚訝的道:“你們怎麼會在這裡?”
“我們現在生意做到這裡了啊,哈哈。”李慶見到李東昇開心的不得了:“多謝大人給我這麼一個好機會,金光峒哪裡也在修學堂,我們來看看跟我們那裡的有什麼不同,這個可是百年大計,馬虎不得。”
“吆,厲害啊!幾天不見,也能拽文了,百年大計這幾個字說的好!”李東昇聽到李慶的話也是笑了起來,說完就帶著他們一起參觀學堂。
因為這個學堂是為了方圓幾十裡的學生準備的,所以學堂也建得很大,整個建築完全仿照後世的學校設計,大門正對著是一排教室,兩則是先生的辦公室,後面是一個大操場,另外操場旁邊還有一些宿舍,可以讓教書的先生跟路遠的學生住宿,房子雖然建得不漂亮,但卻很堅固實用。
李東昇在裡面轉了一圈,十分的滿意,對段瓘道:“不錯,這個房屋的質量可以,我們就是要做到學堂的房子質量比所有房子的質量都好,這個是茶飲司修建學堂的標準,要是哪個在這個上面撈錢,就不要怪我們對他不客氣。”
段瓘還沒有說話,李慶就道:“是啊,大人說的真好,那個娃不是家裡的命根子,有點問題還不得急死。”看到段瓘不悅的眼神,連忙道:“大人恕罪,我就心急口快。”
段瓘也知道他的性格,懶的跟他計較,對李東昇道:“學校建好了,可是這個老師是真困難,整個嶺南也沒有多少秀才,肯來教書的就更少了。”
“現在老師還沒有確定?”
“沒有,我們把價錢都提高了,還是沒有人願意來。”段瓘很鬱悶,他也是國子監出身,到了地方就天然的想推廣聖人學說,但是遇到這個事情也是頭疼。
“沒有人來,說明待遇給的還不夠,明天我發個公文出去,在江南招老師,來嶺南教書每年能拿三百貫,還分房子,還可以組織他們去廣州遊學,教的好的可以去國子監深造,要有的放矢,這樣的重注下去,我就不信沒有人來!”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