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後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大家完成了任務心情也不錯。閃舞小城有縣衙跟州府在也沒有什麼惡性的案件發生。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李東昇也樂的無事,每天就是不停的看案卷,看各房的卷宗。努力要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天氣也漸漸的冷了起來,秋天已經到了。
這天,李東昇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竟然口中呵出了白氣,再看看院子裡的地上,有一層淡淡的霜。不由得嘆氣:“又要冷了啊。”
“嘿嘿,賺錢的時候又到了。”旁邊的商成笑的跟個菊花一樣。
“你鑽到錢眼裡去了,我們的任務是保護大人,不是賺錢。”周寧大聲道。
“大人天天呆在縣衙裡,有什麼危險?我閒的蛋疼,不找點事情做做怎麼受的了。”
李東昇知道他們說的是蜂窩煤爐跟蜂窩煤。現在這兩樣東西已經在長安城裡賣爆了。李廷想了一個銷售的方法,就在大街上現場燒給他們看。三塊煤球能燒一天,還能順帶燒開水。這麼好的東西才要五百文,煤球也便宜啊,十文錢三十個,一時間賣蜂窩煤的地方擠成一團,大家都來搶。
在這個衣服還要用紙做,沒有棉花的做的被子的時代,這樣的一個禦寒神器是家家戶戶必備啊。李廷也跟小菊學習,把個爐子也做成了高中低三檔,最高檔的賣五貫一個,也就是多搞了點花紋,鐵皮厚一點而已,不過達官貴人非常吃這一套,錢是小意思,我們就是不能跟別人用一樣的東西。
程處默他們幾個笑的牙後跟都露出來了,平時也沒有見他們寫信過來,這幾天都有信件,還貼心的給李東昇帶了點大衣什麼的。弄的李東昇哭笑不得。
商成說的賺錢也是這個,李廷也給李東昇弄了幾個爐子過來,怕他在這裡冷。商成也不知道怎麼的,就跟李廷搭上了線,也發了幾百個爐子過來給他們賣,不過加上運費後,價格就貴了,但是在掖縣縣城裡還是有銷路,蜂窩煤就貴上了天,從長安過來那個價格太可怕了。
幾個爐子李東昇也送了出去,什麼刺史府、還有高健他們,自己家的東西送唄。還在縣衙裡擺了十幾個,贏得了廣大衙役的一致歡呼。對李東昇也更欽佩。
小蘿莉也寄過來一個狐皮的圍脖,通體雪白,摸在手上是非常的柔軟,也是一個極品,看的出來花了好多的心思。不過信件中還是催稿,李東昇看著寫的發腫的手腕,無奈的笑笑:寫手沒有人權啊。閃舞
其實古代的衙門官員是沒有什麼事情的,除了十天的開堂斷案,所有的雜務都是吏員在辦,不過李東昇吸收了在戶部吃的虧,吏員遞過來的文書他都是認真的過目,因為他記性好,今年的數字跟去年、前年的數字對應看看有沒有誤差,誤差多了還是少了,是什麼原因?幾次一問,下面人就知道李東昇不好糊弄,做起事情也認真了很多。
李東昇忙完了衙門裡的事情,就想再下鄉去看看,因為萊州是在山東半島,既然來了就想去海邊看看。一是勘察地形,二是既然在海邊,那是不是可以發展一下鹽業,中國曆朝歷代的大富翁很多都是鹽商。自己有後世的嗮鹽法,那不是隨隨便便就造就幾個大富翁出來。不過肯定掖縣縣衙肯定是要有股份的,最少也要把官員給富起來,不然他們看到吃不到,就會千方百計的給你搗亂。
一個普通的漁村今天突然沸騰了起來,竟然有縣太爺要過來看看。太稀罕了,幾十年了也沒有見過有官員過來,土匪跟敗兵來的不少。
李東昇一行走進村子的時候,發現村子裡根本沒有幾個人,本來他以為都出海捕魚去了,後來想想不對,這個時候天冷也沒有魚,然後村子裡的破船有很多,都擱淺在岸上,也沒有想象中的漁網什麼的。
“小人劉洋,拜見大人。”一個面色黝黑的中年人過來給李東昇見禮,後面跟了幾個老弱病殘,看到他們要跪,李東昇都不忍心,連忙道:“不用多禮,我就是來看看。”
別人可不管這個,禮多人不怪,不要縣太爺只是客氣下,你真不跪那就玩大了。
李東昇就在劉洋的陪同下在村子裡轉轉,發現村子裡面的人都廋不拉幾,又黑,看的出來營養不良,而且村子裡面全是這樣。
“怎麼村子裡的人都是這麼廋?村子靠海可以捕魚,怎麼會都過的這樣啊?”李東昇問道。
劉洋道:“回大人,我們這裡靠海都是鹽鹼地,長不出糧食,海里浪大,捕魚也填不飽肚子,我大唐都吃的何魚,海里的魚離水即死,也賣不出去。”
李東昇這才想起來,現在是大唐時代,萊州靠海,自古就不以種糧出名,海邊也長不出東西,只能長些蘆葦。還有捕魚,現在海上捕魚根本不是一個產業。主要是現在漁民用的都是小木船,出不了太遠的海,捕的那點魚也就夠自己家吃。還有一個就是海魚保不了鮮,出水就死,一死就臭,分文不值。
發現了這個問題,李東昇不僅沒有發愁,而是心中大喜,這個就是商機啊。等自己把鹽場建起來,然後把海魚醃製帶到長安去賣,以長安人喜歡新鮮的德性,那肯定也是賣的飛起。說不定西域的客商看這個鹹魚儲存時間長,帶點回西域的話,那就大發了。
事情還沒有做,當然不能先說出來。李東昇點點頭道:“我看村子裡人怎麼這麼少?是本地條件太惡劣了養活不了嗎?”
一提起這個事情,劉洋突然的就流下淚來:“大人,前隋三徵高句麗,來護兒大將軍帶領水軍從登萊出發,第三次才成功,兵敗之後就地補充兵員,我們漁民因為識水性就是被徵召的物件,多少人就葬身大海回不來了。小人也是運氣好才逃回來的,那情景真是太慘了。”
李東昇看著遠方的大海,對面就是高句麗。當年十萬水軍遠征高麗多少漢家男兒葬身異鄉,造成了多少的慘劇。想到李世民過個幾年也想著要去徵高句麗,這樣的事情又要重演,心情不由得沉重起來。
劉洋還在哭訴:“然後是大亂之世,山東是最亂的,這個王,那個王,我們老百姓是最可憐的,走過的都來要糧食要錢財,好在大唐建立了才過了幾天好日子。”
李東昇看著後面一個個跟大頭娃娃一樣的百姓,這個就是他們心中的好日子了?他久久的無語,陷入到沉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