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北境北邊的三分之一,裡面有的只有軍隊和軍戶,別的一概沒有!
就以楚江所在的涼山州為例,涼山州最北邊,和北蠻接觸的邊界,是北境三關之一的涼山關,關內擁有五萬大軍,其中步卒兩萬,騎兵三萬,是大燕對抗北蠻絕對的主力。
而過了涼山關,就是北川城在內的七座大城,每座城池下面皆有十座軍鎮,共計七十座軍鎮,交叉分佈在這三百里空間之上,形成了兩道防線。
每座城池有士卒一萬,城池之中有五千,其中四千步卒,一千騎兵,四千步卒各自由城池之中的四大校尉統領,一千騎兵由偏將親自統領。剩下的五千人馬,分佈在十個軍鎮之中,一鎮五百人。
第一道防線有四城,第二道防線有三城,楚江所在的北川城,就是第二道防線的城池。
過了這兩道防線,就是大燕王朝應對北蠻的最後一道防線了,依山而建,有四小關,十大軍鎮,將所有進入涼山州南部的通道全部截斷。
最後一道防線,軍鎮之中各有六百步兵,四百騎兵,共一千人馬。四小關之中各有五千大軍,其中步卒一千,騎兵四千,合計兩萬騎兵,一萬步卒,共三萬大軍!
一共四道防線,從涼山關開始,到最後一道防線,大約三百里,故稱為三百里要塞,要塞之中有五關七城八十軍鎮,駐守兵馬十五萬,是整個大燕最強大的防線!
在這三百里要塞裡面,涼山軍最大,別說幾個江湖人,就算是什麼世家大族、武道大宗,在十五萬涼山軍面前,都待趴著!
隨著楚江一聲令下,整個軍鎮瞬間動了起來,大量士卒衝上街頭,挨家挨戶的開始搜查,而在一眾主幹街道上,都有披堅執銳的刀盾手把守,還有弓箭手在四處走動,誰敢冒頭,殺無赦!
大量士卒在鎮子之中搜查,而楚江則是帶著郭青和石青,回了鎮子中心的校場之中,坐鎮中央,馳援四方!
進入營帳,放下手中大刀,楚江當即進入了萬界點將臺之中,此時的召喚點只有三百二十一點。
之前的召喚點,都被楚江用來召喚士卒,馳援其他三門了,這些,都是後續召喚出來的人在三門斬殺蠻人獲得的。
沒有猶豫,楚江當即召喚了一個刀盾手,五個弓箭手,都是後天九重的隊正。
楚江翻看這手中的花名冊,如今幾次召喚,前軍中後天九重的隊正也不多了,前軍兩萬人,隊正就有八百人,不過隊正的要求只是後天後期,其中後天七八重的才是大多數,九重的數量可要少很多。
日後等召喚完前軍的後天九重,就去其他四軍召喚,先把後天九重的武者召喚完再說!沒召喚完之前,絕不考慮後天八重的隊中,目前,一切以實力為重!
離開點將臺,楚江盤算這場大戰的得失,這次因為那文器所引發的大戰,讓楚江召喚出了兩個先天九重偏將,還有七十二個後天九重的隊正,價值四千六百召喚點。
加上北蠻軍中的武者,北蠻這次的損失應該是在兩千左右,具體的還沒有統計出來,不過應該查差不了多少。
而楚江這邊,則是四百三十一位士卒以及旗官王和,雙方戰損比在一比四左右,其中北蠻戰死了不少武者,甚至還戰死了一位先天高手,這場仗,算是一場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