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張遼曾經數次聽得士卒唱響這取悲壯的輓歌,但卻從沒有像今日一樣心有共鳴。
他是雁門人,天下大亂,檀石槐率領鮮卑頻頻劫掠雁門,雁門軍民殊死反抗,仍然不斷倒在鮮卑的屠刀之下。
年幼的張遼就在亂世習得一身過人的武功,後來因為勇武加入幷州刺史丁原的麾下,不到二十歲的他認識了當時任丁原主簿的呂布,並逐漸習得一身過人的武功。
後來……
後來就是自己的戎馬一生,呂布死後,張遼投奔曹操,以他強大的武功和過人的膽識贏得了曹操的信任,不管是北征烏丸還是南阻孫權,身為大將的張遼都奮力爭先,儘自己的本分,讓張遼這個名字威震天下,婦孺皆知。
漂泊半世,張遼身邊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大多數人倒下了,而他,現在也面對一生中最為艱難的絕地時刻。
呵呵,當年呂布悍勇,被包圍時的感覺,應該也是如此吧!
陸鬱生悽婉悠揚的歌聲想起,十五從軍,早已和家人失散多年的魏軍士兵各個心中大震,這首不允許在軍中唱響的曲子開始從每個人的嘴角流出,最後匯聚成了一首壯烈悽然的合唱,高唱這動盪不堪的亂世,高唱自己顛沛流離的命運。
四面楚歌瓦解軍心,韓信的招術趙昊自然不介意抄襲,看著四面失魂落魄的魏軍,陸鬱生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曹魏篡漢以來,民怨四起,這天下已經亂的不成樣子,
不對,應該說東漢末年以來,這天下就從沒有平靜過,
黎民顛沛流離,世間戰亂不休,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野心拼死搏殺,而真正把憐憫的目光投向世間的,天下又有幾人?
陸鬱生在心中默默許願,希望之後的戰火能再少一點,這次擊敗曹魏的援軍,讓天下的平靜來的更早一些,等消滅曹魏和東吳,希望不要再有什麼紛亂髮生了。
這片土地上的人,實在承受不起這樣的殺戮了。
大戰還在持續,但是交戰雙方只剩下兩人了。
和張遼一起衝鋒的魏軍已經盡數覆沒,而趙昊手下計程車兵則自覺後退,給主帥一個跟地方大將交手的機會。
趙昊的戟法來自於系統傳授,據說是根據張遼的功夫設計,兩人捉對廝殺,針鋒相對,在戰鬥中,都感覺自己的功夫更近一層。
張遼的攻勢如滔滔江水,趙昊的攻勢則如陣陣狂風,兩人的廝殺讓所有人看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這居然是血肉之軀能施展的絕妙武功,
“文遠將軍,你已經落入我軍轂中,快降了吧!”
趙昊身邊的姜維看著張遼虎虎生風的長戟,開始有點擔心趙昊的安危,他忍不住出聲規勸,可張遼哪裡肯聽?
他哈哈大笑,隨意一揮長戟,正要出聲嘲諷,突然,他整個人如遭雷厄,一下子僵在那裡。
趙昊極快的收住了手上的長戟,見張遼渾身顫抖,驚異道:“您這是怎麼了?”
鬥了許久,兩人已經惺惺相惜,趙昊感覺自己雖然能勝,但也是許久之後的事情,見張遼突然停下,自然不肯趁人之危,
只見張遼不停地大口喘息,胸口一起一伏,豆大的汗水不停從額上留下,似乎在經歷巨大的痛苦,他策馬慢慢上前,道:“文遠將軍,可用我襄助?”
張遼很是無奈,他也沒想到自己的病居然會在這時候突然加重,甚至讓他痛苦地拿不起手上的兵器,
他拼命定定神,才沒有讓長戟滑落在地上,看到趙昊眼中真誠之色,他緩緩地咧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