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
“是,等讀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可以組織一次考試,
不分身份,不分地域,所有我大漢的子民都可以參加一次考試,
用這樣的方式選拔出優秀的人來為朝廷效力。
朝廷可以拿出所有的官職來安排這些考試的優勝者,你們真的認為,到那個時候,你們的世家還能千秋萬代,永遠把持這門第嗎?”
科舉雖然不是終結門閥的那一刀,卻也給門閥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這個年代的門閥之所以密不透風,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完全的上升渠道,透過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手段不斷把自己人塞進共同的渠道里,這才讓他們永遠屹立不倒。
“我知道,在番禺,你們的影響力遠遠大過我們。
先有族法後有天是不是?
大漢對你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遙遠的存在,甚至天子都不知道在嶺南有個富庶之地叫番禺。”
“但以後不一樣了,只要有造紙術和印刷術,你們宗族裡的那些庶出的孩子也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他們去了中原,去了蜀中,去了江東,卻做縣令、太守、將軍、丞相,
之後呢?”
“等這些孩子長成了,娶了豪門大戶的小姐,還願不願意再認你們這些古老的宗族?
當然你們可以鼓勵你們那些最孝順的孩子去考,
但前提是,他們也得考得上才行啊……”
沒有官員的家族只是一盤菜而已,趙鉅比誰都明白。
他不敢相信趙昊到底是有怎樣的奇思妙想,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心裡到底裝了怎樣的東西,居然有如此毀天滅地的設想,
今天太多的新思維一股腦灌入趙鉅的腦中,讓他感覺有點缺氧,他搖搖晃晃的後退了幾步,用了好久的時間才定了定神。
“冠軍侯不是說給我們指一條活路嗎?我趙鉅先代表宗族謝謝您了。”
“很簡單,一個交州可以並行兩種制度,因地制宜。
我可以讓你們的人繼續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有期限,給你們二十年。”
“才二十年!”
“是了,這二十年裡,你們要做大漢最恭順的臣子,要給大家展現一下,對你們格外照顧,是大漢天子英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