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搸擺擺手制止弟弟,對李丹誠懇地說:
「實不相瞞,她姐妹起初也不想走,後來孤和她們說嫁給你做妾,寧兒提出要試你的才學,這才有了剛才作詩的環節。你別惱
,那是孤為了讓她們同意走只好想了這個辦法。」
「您這辦法真是,」李丹哭笑不得:「我回家怎麼解釋?部下們又該怎麼議論?」
「對外你還是說她倆是負責照顧小檀的就好。至於你回家怎麼解釋,自己拿主意。」
「可是,將來她們要是後悔了可如何是好?」
「那也是她們自己選的路。」郡王說。李丹無話可說了。
陳丙走上樓來說一切已經準備停當,世子的行李也已經裝車,李丹起身:「千歲、宜城公,不如去送送世子吧?」二人也正有此意。
大家出來走到園子西門,抬頭看見一大群人。趙擴眼尖,立即小聲告訴兄長:「王妃怎麼也來了?」人群分開讓他們走到馬車前。
穿戴得小大人般的趙原理恭恭敬敬給父親行禮,趙搸摸著他的頭微笑,然後輕聲對妻子問:「有外臣在,你怎麼也來了?」
「兒子要遠行,為孃的豈能不送送?」王妃說著眼圈就紅了。李丹見她傷心,趕緊上前見禮,王妃這才轉移注意力,向他福了福,道過辛苦,又拜託他照顧。
李丹聽她聲音似乎很年輕,偷眼看時,覺得也就二十剛出頭的樣子,卻似柔柔弱弱,身邊總有兩個侍女扶著。
接下來是世子正式辭行,小娃娃說了通早被教會的話,在鋪好的地毯上磕了頭。然後是武寧、武賓兩個上來辭行。
李丹忽然覺得那王妃聲調高了三度,儼然家主母的姿態囑咐、吩咐了好一回。
然後她眼看著兒子在二女陪同下上車,轉身從侍女捧著的托盤裡開啟個青瓷蓋碗,從裡面抓把鹽拋灑在車前(古習俗,出門灑鹽驅鬼利行)。
又看著侍女將鹽在馬車前後左右都灑遍,才帶著一群侍女抹著眼淚扭頭離開。
李丹看著她的背影恍然大悟,這姐妹倆必須走,她們在這個家裡早晚留不住!
她們離開了,王妃估計能睡個踏實覺,喝杯香甜的水了。怪不得郡王一副託孤似的鬼樣子,現在眼神還盯著馬車難捨難分。
最後那兩個同行的內宦上來領受了番郡王的囑咐。
既然此地不可久留,李丹趕緊和郡王、宜城公辭行,指著擺了一地的東西笑道:「戰地遠來,也沒帶什麼好東西,這些都是隨車帶來的土產請王爺笑納!」
辭別後還是由陳丙送出來,本該依舊原路返回。但在王宮西門外,居然於副將和知府大人都在等著送世子,大家又寒暄一番。
李丹告訴他們今晚設伏誘敵,後半夜要副將大人派遣個千人隊悄悄出城相助。
他並承諾戰鬥結束後,城外收攏的三千餘官軍、兩千青壯,及同來的三部投石車都將留給城裡。
知府非常高興可得五千人充實守備,而於副將知道李丹又要送自己一場功勞大喜,二人對他的要求無不應允,關係上顯得更加親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