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這個唐使,若進了吐蕃大營,作用肯定比一千杆三眼銃大多了。”
說著李欽載目光投向陰沉凜冽的天空,低沉而堅定地道:“喜歡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喜歡大唐,總要為它做點什麼,否則餘生如何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
…………
做出了決定後,李欽載的心情反而輕鬆了。
吐蕃大相祿東贊邀唐使會獵於多彌,唐使怎能不去?執旌節,駕長車,逐失鹿,大唐使節唱著孤勇者支稜起來了。
接下來便是收拾行裝,餵飽戰馬,整理官服,擦亮兵刃。
令所有人驚愕的是,李欽載不僅決定入吐蕃大營,還將孫從東所部一千餘禁軍留在涼州城,令他們協防鄭仁泰所部六州兵馬,戍邊禦敵於邊境之外。
孫從東對李欽載的決定表示強烈反對,差點在李欽載面前拔刀抹脖子。
李欽載的解釋很簡單。
一千餘禁軍皆執三眼銃,若隨同他入吐蕃大營,這種犀利兵器的秘密還能保住嗎?就算將三眼銃留在涼州不帶走,千餘禁軍若被吐蕃困住,誰敢保證會不會出現叛徒,將三眼銃的秘密全交代了?
孫從東頓時啞口無言,但隨即表示禁軍可以留下,他卻無論如何也要跟隨李欽載入吐蕃。
李欽載有使命,孫從東也有使命,他的使命就是護衛李欽載周全。
看著他的刀真有從脖子上抹下去的打算,李欽載只好同意。
刺史府門前戰馬嘶鳴,李家兩百部曲匆匆收拾整備,李欽載與刺史裴申聊了一會兒,順便將涼州城的刺史權力交還給了裴申。
裴申長鬆了口氣,望向李欽載的目光充滿了感激。
權力還回來就好,這下你死在吐蕃大營都沒關係了……
李欽載對裴申歡喜雀躍的樣子有點不爽,我都要孤身入敵營了,臨走之前不求你依依不捨折柳相留,至少也不該這副載歌載舞普天同慶的模樣吧?
人情世故都懶得裝了嗎?
突然伸手一把勾住裴申的肩,李欽載正色道:“涼州城官倉被燒一事還沒過去呢,說不定你會被朝廷問罪,為了讓你將功折罪,我決定帶你一起去吐蕃大營,你快去收拾一下,馬上要出發了。”
裴申面色大變,冷汗刷地順腮而下,驚恐地看著他。
“我,下官……下官是刺史,不是使節啊,涼州城不能沒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