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門閥祖宅燒就燒,若不嚴懲,以後是不是任何人都能來世家祖宅放一把火?
這是世家門閥絕對不能容許的,哪怕他是英國公的孫子,再強大的背景這次也必須弄下馬來。
當初李欽載賣掉先帝御賜的白玉飛馬,那麼混賬的事,後果也不及今日這般嚴重。
李欽載已有爵位官職在身,燒人祖宅已不是少年無知輕狂,對朝臣來,李欽載已是成年人,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承擔闖禍的後果。
這個後果,不僅是被罰俸祿那麼輕描淡寫,已有許多奏疏要求天子嚴懲,削爵罷官都不解恨,必須流徙千里甚至拿入大理寺嚴審問罪。
接連幾日,參劾奏疏越來越多,天子卻置若罔聞,就算有人在朝會上當面參劾,李治也是打幾個哈哈,然後右相許敬宗出來轉移話題。
一君一臣配合默契,這樁事便拖了下來,幾天下來都沒見結果。參劾的奏疏更是被許敬宗束之高閣,不聞不問。
朝堂上沸反盈天,民間也不消停。
國子監的子不知被何人鼓動,竟集體來到英國公府門前靜坐,並朝國公府的門縫裡塞進了一封聯名書,請求老公爺清理門戶,勿枉勿縱,莫汙了老公爺一生功勳一生清白。
英國公府大門緊閉,門口的部曲也被撤了回來,李勣打定了主意,任由這些不懂事的子們胡鬧。
事態漸漸不可收拾的時候,太極宮終於傳出了訊息。
首先是一張出自宮闈的告示,大明大亮貼在朱雀大街外的刑部官衙門口,供來往行人查閱。
告示上有太原王氏的長安管事王從安畫押的供狀,還有王氏暗中謀刺英國公之孫李欽載的所有細節,包括指使遣唐使,以及動用家族死士等等。
這張告示貼出來後,朝野震驚,民間市井驚詫。
事情有因必然有果,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英國公之孫大老遠帶人燒王氏的祖宅是有原因的。
將心比心,易地而處,你被人暗中謀刺後,會不會報復回去?僅僅燒了個祖宅已經很客氣了好不好。
長安城的輿論瞬間反轉,肇事者變成了受害者,參劾李欽載的奏疏一夜之間減少了大半。
剩下那些仍在參劾的,大多都是與太原王氏有關聯的官員門生。
告示張貼兩天後,李治和武后終於動手了。
太極宮突然傳出一道旨意,嚴厲訓斥三省六部,參劾李欽載最歡實的御史臺更是被李治罵得狗血淋頭。
訓斥過後,李治責令三省六部官員自省反躬,自糾自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