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兩個地方,他們已經無路可逃,倭國被滅後,百濟國的四個方向都被大唐封死,餘孽們除了跳海,便只剩下切腹了。
所以接下來的清剿餘孽之戰,劉仁軌打得異常輕鬆,有時候隊伍剛紮下營,就有成群結隊的百濟國餘孽從山洞裡鑽出來,主動向唐軍投降。
李欽載滅倭國之戰,它的影響力和輻射效果終於發揮了作用,認真論起來,也該算李欽載的一份功勞。
輕鬆解決了百濟餘孽,劉仁軌便奉旨回到長安述職。
回到曾經熟悉的長安城,劉仁軌入城後目不斜視。
他本是清心寡慾的人,從來不會被繁華的紅塵表面所誘惑,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白鬍子老神仙。
唯一的缺點是,這位老神仙太清高,做人也有點失敗,最大的愛好是告狀。
入城直奔太極宮,李治在承香殿召見劉仁軌。
劉仁軌入殿參拜,李治激動地上前扶住他的胳膊:“劉將軍一路辛苦,將軍報效家國社稷殫心竭慮,朕實感動。”
劉仁軌垂頭抱拳:“臣的本分,陛下謬讚了。”
李治搖頭:“一點都不謬讚,前日李欽載回長安時便跟朕提起過劉將軍,他劉將軍治軍有方,軍紀嚴明,令百濟國餘孽聞風喪膽,此皆劉將軍之功也。”
劉仁軌淡淡地道:“滅了幾個餘孽而已,我朝隨便遣一位將軍都能勝任,臣實在愧不敢當。”
李治嚴肅地道:“劉將軍自謙無妨,但朕若不當回事那可就太失敗了,有功而不賞,朕何以面對天下人?”
想了想,李治道:“將軍之功,鼎定百濟,襄助孫仁師所部,鉗制百濟國餘孽和北部高句麗,實為開疆之功。朕決定封劉將軍為樂城縣男,食邑三百戶。”
劉仁軌頓時露出意外之色,大唐歷代帝王對封爵格外吝嗇,沒想到李治今日竟封了他爵位,實在是……
你先把太宗先帝的棺材板壓住好不好?
剛行禮要拒絕,李治打斷了他,道:“將軍之功,當之無愧,不必拒絕。”
劉仁軌沉聲道:“爵位不可輕賜,陛下請三思,臣不敢受,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治哈哈一笑,擺手道:“不收回,就這麼定了。”
見李治主意已定,劉仁軌只好無奈地伏地謝恩。
封劉仁軌爵位就算塵埃落定了。
見劉仁軌接受了爵位,李治笑得更開心了,冷不丁道:“此戰有功者,不僅劉將軍一人,還有孫仁師,白江口一戰他打得很利索,朕甚為欣悅,待孫仁師回長安後,朕再另行封賞。”
劉仁軌點頭附和。
誰知李治冷不丁道:“還有一位,英國公之孫李欽載,僅領數千控弦之士,登陸倭島亡其國,從此倭島永駐我大唐王師,對高句麗的最後一面包圍徹底完成,此功更可記於青史,耀於廟堂,朕不可不賞!”
劉仁軌眼皮一跳,特麼的,在這兒等著我呢!所以剛給我封的爵是拋磚引玉,還是正餐之前的小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