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場戰事,皆因薛仁貴的三箭而始,所以鄭仁泰向朝廷快馬送來的軍報裡,以薛仁貴三箭為北征鐵勒之首功。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第二個訊息,李欽載在甘井莊為了給蕎兒啟蒙,編撰出《百家姓》,當百家姓在甘井莊的孩童們口中越傳越廣時,離渭南不過百里的長安城終於也聽說了。
於是《百家姓》從民間傳入了宮闈,上達天聽。
太極宮,承香殿內。
身著黃袍的李治長笑不已,心情十分愉悅,就連最近常犯的暈眩之症也減輕了許多。
“好個三箭定天山,我大唐將才後繼有人矣!”李治大笑道。
一旁的武皇后含笑朝李治行禮:“臣妾恭賀陛下,大唐北征鐵勒,王師橫掃漠北,威服天下。”
李治笑得愈發暢快。
這一次是真正揚眉吐氣了。
在此之前,長孫無忌也好,褚遂良也好,都常說當今天子不如太宗先帝,這些難聽的話令李治十分生氣,但又無可奈何。
客觀的說,從目前來看,李治確實不如李世民創出那般顯赫功績,畢竟李治登基時天下基本已經安定,對外用兵的機會不多。
而李治的治國理念與李世民也有所不同,李治是英明君主,他知道李世民在世時由於對外用兵過於頻繁,導致人口和財賦都減少,民間已傷了不少元氣。
李治登基後,主要的精力便用在休養生息上,軍事方面的成就自然不如李世民。
可是這一次,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大唐王師鼎定漠北,一戰而勝,對李治來說確實是個極大的好訊息,他終於能在朝臣面前昂首挺胸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父皇能打勝仗,朕照樣也不差。
至於李欽載編撰的《百家姓》,便是另外一個好訊息了。
如果說三箭定天山是李治的“武功”,那麼這篇突然冒出來的《百家姓》便是李治的“文治”。
一天之內,李治同時點亮了“文治”“武功”兩個技能點。
偏偏事情就是那麼巧合,薛仁貴射的三箭,恰好用的是李欽載發明的神臂弓。
李治的文治武功,都跟李欽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