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
好輕鬆的兩個字啊!
但做起來可就費大事了。
西周畢竟不是現代社會,有許許多多的點火方式,那時候要想把火點燃也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取火方式,一種是鑽木取火,另一種是火石打火。
不管是那一種取火方式都是原始的,最基礎的,也是費人費力的事情。
鑽木,知道吧,就是用某種很硬的東西不斷的去鑽木頭,摩擦產生熱量之後,再用嘴吹,最後達到燃燒的目的。
好複雜的工程啊!按照這種辦法取火,人都餓暈了,火還沒點著。
如果用來照明的話,恐怕天都亮了,火還沒取出來。
於是古人有改變了取火的方式,改鑽木取火為火石打火。
火石其實就是就是含有礦物質的石頭,也稱為“燧石”。兩塊火石在一起摩擦碰撞,能夠飛濺出火星子來,周圍放上茅草,火星子濺到茅草上,能夠點燃茅草,最後達到取火的目的。
不過這種取火的方式也有機率的,如果拿火石的人手法不準,火星子不往茅草上蹦,偏偏蹦到了頭領的腳上。於是,取火就變成了人身傷亡事故,即便是自己不被火燒死,也會被首領砍死。
由此可見,不管是那一種取火方式都是原始的,很艱難的。
鑑於此,古人便想到了儲存火種。
普通人家為保留火種會在地上挖一個洞,並不斷的丟入樹枝等可燃物,來保留火,官宦人家會用陶罐存火。
不管是挖坑存火,還是陶罐存火,都要不斷的往裡面丟柴火,費人費事還不衛生。
於是聰明的古人便發明了火摺子。
最初的火摺子其實是用麻繩或者是布條捲成緊密的繩狀物品,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餘火,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
此時嬴亥帶領計程車兵身上背的其實就是這種名叫火摺子的東西。
吹燃後,其餘計程車兵一起點燃火把。
要知道此時已經是深夜了,不管是豐戎還是秦人都點著火把照明,誰都沒有把遠處的點點火光當回事。
“放火”嬴亥一聲令下,將士們立即拿出火把點燃了豐戎左大將的營帳。
“呼呼”被火點燃的左大將營帳頓時火起,在風雪的交織下,呼呼的向四周散開。
“左大將快看,著火啦”正在喝酒聊天的左大將等人一看,我的媽呀,不知什麼時候,自己的營帳竟然著火了。
“快跑”衝出營帳的豐戎左大將一看,不遠處幾個騎著馬的秦人正拿著火把四處放火。
不出所料,不出所料啊!
“這幫狗日的秦人一點也不讓人省心,諸位跟我上,滅了這幫不要命的秦賊。”左大將見狀怒從心起,立即上馬帶著將士追擊嬴亥等人。
但是嬴亥等人就是來放火的,根本無心跟左大將等人戀戰。見左大將等人追擊,便一邊放火,一邊向山上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