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兵為了什麼?
當然是為了打仗。
秦人從關中借來兵馬目的就是為了跟豐戎大戰,進而為他們的父親秦仲報仇。一旦豐戎藉此機會逃跑,那秦人的算盤豈不是就落空了呢?
這時嬴亥說話了:“司馬大人,我認為豐戎不會因此而逃走,他們一定會帶兵來跟我們決戰的。”
司馬大人?
一直對嬴開不服氣的嬴亥竟然主動稱嬴開為“司馬大人”,稱謂的變化意味著態度的變化。
看來這一次營救還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至少讓嬴亥不再那樣敵視嬴開了。
“四叔為何如此肯定?”嬴開問道。
“原因有二,一個就是跟我們大戰的豐戎左大將已經在我們這裡吃了虧,他肯定不會就此罷手,不會任由自己部族的牧場被我秦人佔領,一定會鼓動豐戎王扎扎帶領大軍跟我們決戰。”
嗯,有些道理。
豐戎王扎扎考慮的是全域性,但左大將等人卻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一旦撤離隴山,就意味著放棄這裡的一切。
“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已經是冬天了,隴山以北冷的出奇,不管是豐戎貴族還是百姓寧肯拼死一搏也不願意再次回到隴山以北。此戰成功,整個隴山甚至是犬丘都歸豐戎所有,即便是失敗,豐戎也不會失去什麼,畢竟他們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大不了換一個地方繼續放牧就是了。所以說,不管怎樣,豐戎都會跟我們繼續戰鬥的。”嬴亥度嬴開等人說道。
不錯啊!
原以為像嬴亥這樣的人,整天就知道打仗,不會思考這些問題,沒想到人家竟然還會思考。
真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仗打得多了,人也會有所些收穫的。
聽完嬴亥的話,嬴開文嬴不壽道:“二叔,你們以為四叔說的如何?”
嬴不壽想了想道:“我認為老四說的有些理,不管是從當前的需要還是情面上,豐戎都會繼續跟我們大戰的。畢竟我們已經來到了他們的地盤,若不跟我們大戰,豐戎難道回就此認輸?”
這也是一個原因,要知道在豐戎最為強大的時候,人家都是敢跟周王室大戰的,現在就算是實力有所衰減,也不至於淪落到連秦人都害怕的程度吧!
聽完二人的分析,嬴開道,“這麼說,我們與豐戎都是無路可退了。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做好跟豐戎大戰一場的準備。”
嬴亥一聽這話似乎又忘了自己剛剛失利的傷痛,高興的說道,“好,我們秦人早就該與豐戎大戰一場,不然這幫野蠻的戎狄傢伙還真不把我們當回事。”
這世上什麼樣的人都有,有些人吃一塹長一智,有些人吃十塹長一智,有的人一輩子吃塹都不長智,最後虧死了。
嬴亥大概就屬於最後一種,只要有仗大哪管吃虧不吃虧。
見嬴亥又有些輕狂,嬴不壽沒好氣的說道,“豐戎不把我們當回事,誰又把我們秦人當回事過?大戰要的是實力和智慧,不是蠻幹。再說了,你不聽司馬將令,擅自用兵,這事情還沒完呢!”
嬴不壽這麼一說,嬴亥的臉上當下就有些難看了,擅自用兵導致了秦人這次又喪失了近千名將士的事情還放在那兒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剛剛發生的事情還沒完,又想惹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