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之前,村子裡的老人挑了幾場戲,要一連唱三天。
可唱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新班主覺得看戲的人越來越少,不如換個新劇目,於是私自讓戲班唱了一出《烏金記》。
這《烏金記》的劇情離奇而曲折,作為戲劇欣賞無可厚非,卻與祝壽內容差距極大,它講的是新郎官新婚之夜被人殺死,昏官亂斷案,又導致無辜者一個接著一個慘死的故事。
這下出事兒了,村裡的壯漢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橫死,一共就只有二十幾戶的漁村,有一半多的人家都在近半年內辦過喪事。
那一段時間,無論走到哪裡,都遍地是紙錢,入夜就能聽見很多老人、婦女的哭泣聲。透著父母白髮送黑髮人的悲痛,和年輕妻子新寡的悲哀。
放眼望去,整個漁村整天瀰漫著一股奇怪的灰色的霧,導致整個村子都灰濛濛的一片。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我們上大二的那年。
在我們上大二某一天,晴紅跟我們說,有開發商要在他們村的墳地裡建個大樓盤。本來村裡人覺得那樣犯禁忌,但是由於這幾年村裡壯男少了不少,很多人家的日子不好過。如果將墳地那塊地皮賣出去,不但可以得到資金賙濟村民們的生活,而且就算犯了禁忌,也是那些開發商和業主的事兒,跟村裡人搭不上半點關係。
於是,村裡跟開發商達成了開發協議。
我們安慰晴紅,也許所謂的禁忌,不過是因為你們村子裡的人太少,太封閉,鎮不住。如果引進了商業專案,人多了,那麼情況自然就會改變。
可半年後,晴紅告訴我們,那樓盤價格大跌,現在那個房地產商已經關閉大吉了。
我一聽,不禁大奇,難道商業專案計劃吸引了那麼多人,都沒能壓住那些亡靈?
原來,開發商在推平了墳地建了樓盤之後,工地上就開始有人看見不乾淨的東西出現,很多工人都看見了穿戲裝的人在唱戲,還有人穿著古代的衣服,掩面而泣,還有人剛一躺下就聽見外面有人尖嘯。
這些情況都被開發商花錢掩蓋過去了,大樓建成之後,順利開盤,也有少部分業主搬了進來。
原本這是一個好現象,有人住了,就容易匯聚人氣,可這個樓盤最終崩了,也是因為這少部分的業主。
自從少部分業主住進來之後,人們就發現,這裡夜夜都會發生靈異事件,比如晚上會聽見一些奇怪的聲音,傍晚的時候路口總有人影徘徊。
更有一些城裡的業主,看見了村裡傳說的井口路,城裡人也不知道化解的方法,只能乾站在那,一直站到天亮,嚇得渾身都被汗液浸透……
這一下,外面的開發商,都不敢來漁村搞商業投資了。
我們都感慨,原本好好的一個小漁村,就因為一個犯了一個禁忌,就受了這麼多年的影響,這也算是一個地域奇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