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了劉正風之後,獨孤博繼續向西而行。
本來他當直接前往那崑崙山,山川河流龍脈匯聚之處,好斬了那一尊大龍。
然而祖龍脈匯聚天地之力,豈是等閒,縱使天道也不可更改,需要藉助獨孤博之手將其斬落。
不過與這浩瀚的天地之力相比,獨孤博何其渺小?如螢火之於浩日,地球之於宇宙,僅僅是一微土塵芥罷了。
若是讓現在的獨孤博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去行那崑崙斬龍之舉,那無異於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然而現在沒有辦法,不代表以後沒有辦法。
龍脈雖然浩偉,然與曦月一同,有著盈虧之舉,潮水漲落之勢。
獨孤博可以在龍脈衰落之時,分多次對其進行斬殺,直至最後徹底斬了這一條大龍。
同樣這需要藉助外部的氣運,也就是整座神州的形勢。
按照獨孤博的估計與觀測,如果要真正斬了那條崑崙祖龍脈,至少需要分三次行事。
第一次的機會應當在十年之後,滿清皇室退位之時。
那時候舊朝已落,新朝未出,龍氣萎靡不振,當是斬龍的好時機。
第二次的機會卻是國民北伐,大半個中國改弦易幟之時。
那時轟轟烈烈,天下萬民信念化作火焰燒灼龍脈,同樣也是斬龍之期。
而這第三次機會就不需要多說。
這三次下來,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獨孤博才能夠真正的斬殺那條龍脈。
現在還不是時候。
不過每一次斬龍,必遭龍脈反噬。
不僅僅是獨孤博如此,整片神州也是如此。
滿清退位之後,有袁世凱篡權奪位,再行復闢之事。
國民北伐之後,卻依舊有混亂以及某些逆反之態。
這兩次龍脈的反噬,獨孤博和整片神州必須結結實實的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