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瑪利最初可能需求的是第三層次的愛與歸屬感,路易沒能給她全部,但給了她第四等級的尊重與第五等級的自我實現。
擁有了這兩者,瑪利就不可能再是那個天真到有點愚蠢的小女巫,她對路易的愛沒有動搖,但愛的方式肯定會有變化。
她不會再錯誤地認為(如路易第一次到裡世界時),只要有她,以及成為巫師,路易就會感到滿足。
不過她身上,還是保留著一些過去的殘餘,這些殘餘在蒙特斯潘夫人的陰謀中,在藥物與法術的催化下,讓她險些做出了不亞於將路易留在加約拉的錯誤行為——在清醒後,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若是她在衝動下殺死了王后與王太子,路易必然要處死她,而她若是被處死,盧西安諾與國王之間也必然有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國王的一系列安排,從表世界到裡世界,都會受到影響和破壞,她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再落入這樣的陷阱裡,才會甘願進入巴士底獄,接受囚禁與束縛。
這對瑪利來說,是又一次嚴厲的考驗,她透過了,她和她的愛情就能變的更加成熟——正如聖經上所說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這樣的女性,不會容許自己的愛情蒙上塵埃,無論這份塵埃來自何處。
於是,當我意識到瑪利會成長成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之前預定的結局不再適合她了。
對於她的死亡,我也曾斟酌許久,她會怎樣死去呢?或者直到本書結尾,她依然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繼續自己的生活。
最後我明白了,那種結局同樣不是她喜歡的,也不是她會遇到的。她是路易十四的愛人,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他最親密的人之一,路易十四是太陽,在他周圍,即便只是一塊砂礫也會發光,最渺小的人物也會受到波及,更何況是他的愛人與孩子的母親。她甚至歡迎一場有意利用她的陰謀,因為她有信心挫敗它,為了自己的愛人免除一場災禍。
但她不會以一個愛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身份去死,她會如同一個英勇的戰士那樣去死。
這就是在上一章裡我代她告訴您們的。
————
接下來,我們說說路易。
瑪利在死去的時候一定是心滿意足的。但對於路易來說,就像我所說的那樣,人們對於司空見慣的東西總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就像太陽總是會在第二天升起——在變故發生之前,你總是會告訴自己,沒關係,還會有很多機會——路易也不例外。
一下子摧心裂肺的痛苦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如路易現在的這種狀況。
茫然的,無措的,滿懷困惑的……
因為在他的想象中,他與瑪利不應這樣分別。
與童話不一樣,國王與公主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與戲劇也不一樣,沒有及時趕到的騎士與神父;甚至不如詩歌或是文章——瑪利沒有等到他,也沒有等到他們的兒子,她在昏迷中死去,沒有給他們留下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她死的安安靜靜,毫無痕跡。
她的愛人甚至不能參加她的葬禮,他們也不會在同一個陵墓中並肩長眠。
不是瑪利突然離世讓路易對她的愛變得深刻與濃烈,只是路易對瑪利的愛已經成為了他們之間除了小盧西之外僅有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