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神奇的社會論理。
在父親的鼓勵下,範文芬開始敞開心扉跟劉舞芳溝通。
劉舞芳也講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原來她從小跟著母親長大,家裡沒有男人,經常因此被鄰里欺負。
為了讓母親開心,她從懂事起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個男孩子,在學校裡跟男生爭勇鬥狠,在生活的小衚衕裡也是扮演大姐大的角色。
由此心理和審美產生了偏差,對女性更感興趣。
本來她也就一點興趣,但是母親的糾正讓她起了逆反心理,從此走向拉拉這條道路。
故事的最後,範文芬覺得自己不是拉拉,是妹妹影響了她,她決定拯救妹妹,把她掰直,當她給妹妹介紹男性物件時,妹妹驚恐的逃跑了,電影到此結束。
雖然是一部文藝片,但是蔣長生的劇本並沒有壓抑,反而很輕鬆,溫馨荒誕之中夾帶一些笑點。
他最討厭的就是很多拿獎的電影,都是一些傷痕文學作品,必須把華國的生存環境描繪得特別差,才能得到外國洋大人的讚賞。
這部電影裡,他對燕京的高速發展以及開放包容都有所展示。
女主和女二談戀愛,爸爸是開明寬容的,媽媽是反對教條的,他們一個代表開放,一個代表傳統,沒有所謂對錯,各有各的好。
爸爸的開明讓女主很舒服,但也讓她差點走錯路,總是容易迷茫,媽媽的嚴厲讓女二叛逆的走向女同的道路,但是女二有任何問題都能從媽媽那裡得到答案,個性堅定很多。
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在這幾年頗受電影評委歡迎,黎安的斷背山今年就會上映,會拿下不少大獎。
蔣長生這部並蒂跟以往的同性戀題材電影不同,以往的同性戀題材都是聚焦在世俗的偏見和壓力上,往往都是愛得纏綿又痛苦,有一種悲劇的基調。
並蒂這個劇本聚焦在同性戀的誕生過程上,更注重人物內在的自我剖析。
蔣長生的寫作重點也是在女主範文芬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堅定的異性戀,到懷疑自己雙性戀,又認可自己是同性戀,以及她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同性戀人物,包括男同女同,瞭解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心理情況。
劇本還描繪了同性交友會帶來的現實社會問題,比如生殖健康、社會評價、自我懷疑以及同性戀造成的混亂關係等等。
人到底該如何審視自己的情感和取向問題?同性戀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經歷帶來的認知偏差?愛情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有多少是自己幻想的虛假美好?
電影提出了這些問題,但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並蒂的故事並不長,大概也就15萬字左右,蔣長生寫得很認真,他反覆的修改打磨,因此寫作速度不算快。
這部電影蔣長生打算讓範兵兵演女主範文芬,劉欣悠這個姬圈大佬演女二劉舞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