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爸也就跟你說說。你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只要別不帶人回來給我們把關,就偷戶口本去扯證,我和你媽都不會有意見。”蘇爸拍拍明殊肩膀,“其實我覺得喬羽那孩子也不錯,可惜你倆在一起那麼多年都沒戲,青梅竹馬不靠譜。”
蘇爸嘀咕著走了。
明殊:“……”
青梅竹馬要能靠譜,就不會幹出叫人到洗手間圍觀她的事。
不過偷戶口本扯證是什麼梗?
孤兒院的事很快就有結果,背後的人是基金會會長的丈夫的親戚。出事後,也是會長的丈夫動用人脈施壓,沒想到碰到明殊這個金剛石。
而丈夫容許這樣的事發生在孤兒院,本身就是因為他有這方面的傾向,平時只是隱藏得太好。
會長要管理的事太多,他用一間孤兒院給自己建造這樣一個地方,只要將孤兒院裡面的人都換成他的人,或者同道中人,很容易就能瞞天過海。
為了應付那些來領養的人,他們將那些大一點的孩子好好養著,然後等有人來領養,就威脅他們,不許跟著那些人走。
他們從小在虐待和威脅中長大,對孤兒院的人形成一種本能害怕。
所以有人來領養,他們就要表現出十分牴觸的情緒。然後孤兒院就會出面,以孩子身心健康拒絕對方領養。
當初也有孩子求救,可最後那對夫妻選擇拿院方的高昂封口費,將孩子的希望扼殺。
孤兒院的孩子大了怎麼辦?
他們會尋找有這方面傾向的人領養孩子,那些孩子下場可想而知。
基金會會長似乎完全不知情,不知道是為自保清譽,還真的痛恨丈夫的行為,立即辦理離婚手續,和丈夫劃清界限。
基金會會長在媒體面前表示想接回那些孩子,會好好補償他們。
但是這個決定被拒絕了,後來會長才知道蘇氏已經出錢買下一間福利院,將孩子安置了過去。
新環境裡有溫柔的老師,福利院原本開朗善良的夥伴,他們在那裡生活更好。
會長沒時間去糾結這些,因為基金會和陽光孤兒院被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對孩子們造成的傷害進行賠償。
網上不知為何就出現,蘇氏是為了這筆賠償才接下孩子們。
然而很快就有人分析出,蘇氏列舉出來的賠償款,是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所有學費和生活費,以及一筆精神賠償款,用於孩子心理健康輔導,並沒有趁機撈錢。
而且人家安置這些孩子花的錢已經是一大筆,會在乎你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