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左肩受了傷,身形就沒以前靈活,要不是心懷國仇家恨,早就不是呂布的對手了。‘摩訶般若‘劍法確實威力大的多,若是內力深厚的人使出來,對敵呂布也不吃虧,只是曹操內力比呂布可是差了一大截,要不是’青虹劍‘自帶威力,絕對在呂布面前走不過二十個回合。
但是呂布想速勝也沒那麼容易,雖然曹操一直落下風,基本上勉強防守,但他非常頑強,靠意志力苦苦支撐。
已經二十多個回合了,身為掌門,如果不能儘快制服曹操,在眾多下屬面前恐有失身份,於是使出‘夏末秋初連殺式‘。
《呂氏春秋》裡的劍法共分春、夏、秋、冬四篇,每篇又分孟、仲、季各八式,比如剛才‘守株待兔‘就是春篇裡的孟春第三式;而‘掩耳盜鈴’就是夏篇裡的仲夏第七式。
這‘夏末秋初連殺式’就是夏篇最後一式‘愚公移山’連線秋篇第一式‘刻舟求劍’,這兩招一氣呵成,以往對敵,呂布屢試不爽。
‘愚公移山’呂布身體與‘霸王劍’一字形直插曹操下盤,曹操必然雙腿岔開跳起,於是呂布連人帶劍從曹操胯下飛過,然後直接竄向半空,變成雙手握劍,俯衝下來劈向曹操頭頂,這就變成了‘刻舟求劍’。
當曹操躲過第一招的時候,必然是雙腿岔開落地,待呂布直衝下來時,他還沒來得及起身,只有將劍上舉去硬擋。
原本內力和對手差不多的時候,這一檔還能保命,但曹操就不行了,他雙腿劈叉,舉劍過頂去擋,正是內力提不起來的時候。而呂布又是自空中墜下,衝力極大,風馳電掣間,‘霸王劍’已至曹操頭頂。
呂布對自己的劍法非常自信,確切地說,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這套《呂氏春秋》劍法非常自信。
只要呂布得手,曹操活命的機率極小,曹操一死,‘青虹劍’傳人便告覆滅。
但是極小的機率竟然出現了。
‘青虹劍’不但硬接住了‘霸王劍’,甚至還將對方磕的彈了出去,在場的人全部蒙了。
怎麼可能,畢竟曹操的內力,差了呂布一大截,自保尚且不足,何以能反將呂布連人帶劍彈開呢?
原來是關鍵時刻有一人將自己的內力注入到‘青虹劍’上,助了曹操一臂之力。
正是這超強的內力,不但替曹操解了圍,而且還救了他一命。
在場的人誰能有如此高深的內力呢?
出乎所有人意料,這個人竟然是那位四處尋找侄孫的老人。
他的內力修為竟然如此深厚!
“阿彌陀佛,得饒人處且饒人,呂掌門何必痛下殺手?!”
阿彌陀佛?這麼說他還是位出家人?
曹操這邊人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打高龍鎮來福客棧遇到老人起,一直到現在,怎麼從沒發覺他會是為高人?
何況老人滿頭白髮,與印象中的僧人完全不同,怎麼突然就成了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