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兩人成功忽悠暈了之後李恪告辭回了蜀王府,楊羽見李恪回來連忙過來問:「怎麼樣?他們有沒有為難你?」
李恪哼哼一聲:「他們,就那點水平還想難住我!韋楚才在不在?」
楊羽哦了一聲:「在,正在處理投遞來的拜帖謁帖之類的東西呢,這兩天蜀王府的大門都被踏破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人。」
李恪聽到這個也有了興趣:「讓他過來,順便把一些有才華的謁帖也帶過來。」
不一會韋楚才抱著一大堆名帖就進來了,李恪一看那麼多有點不相信:「這麼多人才麼?」
韋楚才搖頭:「這裡面有一小半是不錯的謁帖,大部分都是一些地方上的人到京城想來求見的。」
李恪擺擺手:「求見的一律不見,這幫人倒是訊息靈通剛,對了,禮物也不要收,咱們蜀王府不缺那一點。」
李恪直接拿過韋楚才認為不錯的人才的謁帖:「這些人中有沒有特別出眾的?」
韋楚才攤攤手:「我是挑花了眼,感覺他們個個都比我有才,還是殿下您自己選吧。」
拿過這些人的謁帖,後面附上的都是他們的文章詩詞,李恪看的頭疼,自己的語文水平還能給別人閱卷?
李恪想了想:「以後你對這些送謁帖的感覺文章詩詞還行的進行一些簡單的詢問,第一部分就是人員姓名、籍貫、學習經歷以及學習的內容深度。
第二部分就是他們希望的崗位,願不願意到工坊力量負責一些具體的工作,要是那種只能做文書或者寫寫文章的要求要更高一點,因為這一種咱們需要的並不多。看書菈
要是有以前的任職經歷或者優秀表現也可以寫一下,還有對自己的評價對待遇的希望等等。」
李恪把招聘資訊表的大致內容跟韋楚才說了一下,以後韋楚才就相當於李恪的人事經理了,以前沒有這麼統計那是因為來的人太少了,那小貓兩三隻都不值當統計。
現在投奔的人多了,李恪自然要篩選一下才行。
李恪指著這一批謁帖:「你明天把這些人叫過來一個個問問,目前大唐月刊那邊還缺大量人手,小秦嶺的礦區、小嶺鎮的鐵礦區、銅礦區、九成宮的煤礦、還有工坊區的各工坊都需要一批文職人員補充。
你跟他們說先考驗一下他們的能力,優秀的三個月之後會安排管理崗位,如果不能勝任的還會繼續調低崗位。
有想來蜀王府當幕僚的,我給你寫幾個問題,讓他們寫策論,到時候拿過來給我看,我對策論的要求是要用白話文敘述清楚,不準引經據典。」
李恪說完之後直接抽了張紙開始寫策論的題目
一、大唐吐蕃關係論。
二、如何滅掉高句麗。
三、如何解決長安人口增長和運輸瓶頸。
四、大唐當前最大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五、大唐疆域如何做到長治久安。
六、論商業在大唐的地位。
七、對大唐軍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