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一下子沉默下來,倒是唐儉老頭站出來:“殿下,太子和越王雖喪,但是兩人遺留的兩本書籍不能停止,還請殿下定奪。”
所有人都看向李恪,在陰謀黨的眼裡,太子跟李泰就是因為印書的事情跟李恪起的矛盾,也是因為這個李恪起了殺心把幾個人送上的天。
唐儉這個時候再提兩本書的事情,這是不想活了?自己也想在家全家人一起上天?
李恪沉吟了一會:“兩本書確實需要繼續發行,並且名字不能改,這兩本書也是太子和越王的心願,一定要越辦越好。
大唐風雅頌規格比較高,描寫的是大唐文化和盛世面貌,以後教給禮部繼續發行。
而越王的越王文事,是一部文學書籍,而天下文事,太學為最高學府,自然當有太學收集發行。”
唐儉問道:“怎麼發行?書籍耗費錢財從何而來?”
李恪瞄了他一眼:“這樣吧,這兩本書第二期的刊印數量先定位每本兩萬冊,書籍定價也降低到跟科舉必讀書一樣。
以後再印刷就根據前一次的銷售情況增加或者減少,跟大唐月刊一同銷售,儘量做到收支平衡,這樣才能長久。”
唐儉又問道:“那大唐月刊呢?是不是也應該交給朝廷發行?”
李恪眯著眼:“你覺得放在哪裡比較合適?”
唐儉理所當然的說到:“那自然是禮部最合適了。”
李恪看看大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讀書學文也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印書也不必非要你能印我不能印。
禮部既然想出一本大唐月刊,那儘管招人編撰,到時候交到工坊印刷就是,如果禮部喜歡這個名字也可以一併送給你,
我在出一本大唐半月刊就是,還有人想要我也可以不要這大唐半月刊,送給你們,我再出一本大唐旬刊,甚至五日刊、日刊。
你們誰要是想出新書也可以找工坊印刷,只要不違背大唐法律,刊印的內容不違背公序良俗,不抹黑大唐,都可以交給工坊刊印。
價格絕對公平合理一視同仁。”
唐儉有些意外的看了李恪一眼,他沒有想到這書籍的事情李恪放的這麼開,他還以為對方會緊緊捂著不放呢。
其實在李恪看來,不管是刊物還是報紙掙的都是小錢,甚至現在他都是在賠錢,這群沒有見過世面的還以為辦一本書就能跟自己分庭抗禮了。
這種東西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發行量這一塊,依靠價格優勢這群人加在一起也不會比李恪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