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倒好,直接明說,你猜出了傻子的想法,有啥可嘚瑟的。
不過李承乾這麼快就動手印刷自己的月刊讓李恪還是很意外的,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沒有看到別人做事效果如何的時候怎麼會貿然動手?
況且李承乾手下那麼多智囊……也是,李承乾手下代表的基本上都是朝堂勢力,說不定就是他們鼓動李承乾找李恪的。
李恪自然不會區別對待:“回去跟我大哥說,跟李泰的一樣,一本書二百文,到時候把書稿教過來帶著錢來,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房遺愛眼睛一亮:“誰都可以印麼?”
李恪點頭,一想也不對連忙補充到:“一千本起印,一千本以下不管多少本都要加一百貫錢的成本費。”
房遺愛掰著手算著:“憑啥一千本以下這麼貴?”
李恪解釋道:“因為我這是工廠,一本也要準備機器,一千本也一樣準備機器,這個是機器啟動的成本。”
房遺愛更加聽不懂了:“機器啟動成本是啥?”
李恪無奈了:“我跟你解釋不明白,你就按照這個價格報就行了,有人印書就是這個價。再說了,李泰都敢一次印兩萬本,難道太子還沒有李泰有魄力麼?”
房遺愛認同的點點頭:“三哥說的也是,我回去跟太子殿下說說,他肯定不會印少於兩萬本,那三哥我先走了,下次再來找你玩!”
看著房遺愛遠去的背影李恪無奈的搖搖頭,這智商確實像能被高陽裹挾著造反的樣子。
李恪覺得這點錢不算多,但是對於李承乾來說,四千貫可不是小數目。
貞觀年間褚遂良曾經上書,說李世民對李泰賞賜過厚,每年給李泰的年奉超過一萬六千貫,而太子每年才不過一萬貫不到。
李世民說以後大唐天下都是李承乾的,何必計較給李泰的這些,後來眾大臣都反對,李世民乾脆取消了李承乾花錢的限制,讓他缺錢直接找他要,等於還是沒有改變給李泰的錢的數額。
要知道李恪剛來的時候,蜀王府年收入才千貫左右而已。可見諸位皇子在李世民面前的差距。
這還是基本的年奉,像太子府和李泰府上每到年節或者哄李世民高興的時候,李世民都會賜下財物,甚至賜給李泰物萬段,一次就是價值千貫以上。
更不要說那些地產還有各種園林賞賜了。
兩人家大業大花銷也大,一個月四千貫,一年四萬八,一年掙的錢全填進去都不夠。
李泰是長孫皇后給一點,又找自己舅舅借了一點才籌夠,而且李泰已經打算好了,等書賣出去不就有錢了,那就能繼續印書,所以他以為總共就要花四千貫就搞定了。
李承乾也是抱著一樣的想法,不過太子不要面子嗒?李泰敢印兩萬,他就敢印五萬本,不就是一萬貫麼,讓下邊的人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