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第一場雪之後,大唐太上皇李淵離開了人世,天下悸動,李世民罷朝哀弔,李恪也難得的從工地回到長安,每天在太極宮給李淵守孝。
李恪意外的看著一眾大臣之中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哭的最傷心,跟死的是他親爹一樣。
出了宮打聽了以下李恪才知道,這閻立本兄弟竟然是大唐的將作大匠,李恪還以為他倆是專門給李世民畫畫的官呢,沒想到還是大唐頂級建築師。
隋文帝以《周易》的乾卦理論為指導建造了大興城,也就是後來的唐長安城。
地理和天象相對應,象徵北極星的皇宮太極宮,被安排在長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
然而過於理想化的設計,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極宮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一塊窪地上,夏季潮溼而燥熱。
李世民每年避暑經常躲在九成宮,例如長孫皇后就因為夏天消暑貪涼導致舊病復發掛的。
去年的時候,也就是貞觀八年,居住在長安城北苑大安宮的太上皇李淵年世已高,監察御史馬週上奏請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備清暑”的新宮,以求“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
為表孝心,李世民欣然批准,命人勘尋宮址,擇定“龍首原”。堪輿完畢,浩大的新宮建設正式啟動,即永安宮。
也就是後世的大明宮。
現在圖紙畫好了,材料開始準備了,宮牆都圍了,李淵掛了,這永安宮的工程自然要停了。
兩兄弟辛辛苦苦設計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多的活,最後變成了浪費時間,兩人當然哭的傷心了。
李恪記得這個宮殿李世民後來就沒有動工過,一直到李治上臺之後,他也有氣疾,厭煩大明宮的燥熱影響他的身體,所以命人重修大明宮。
整個工程重新動工緊緊用了八個月就完成了主體,為了修建大明宮甚至停了一個月的長安官員俸祿,被譽為古代宮殿建築史上的速度奇蹟。
對於這事李恪覺得跟自己沒啥關係,也就當個趣事來聽。
後面李世民安排閆立德負責獻陵的建造。一眾皇子守靈七日才各回各家。
李恪剛到家門房就來報,越王府長史來求見。
李恪讓人進來,對方躬身行禮:“下官馬慶晨參見蜀王殿下。”
李恪問道:“有何事?”
馬慶晨躬身:“越王殿下新書‘越王文會’已經編寫完成,特命我前來商量印刷事宜。”
李恪嘴角上翹,這小胖子是真的臉大,出個文集都把自己的名字帶上,生怕人家不知道事情是他辦的。
明年李世民就要變動王爵和公爵了,到時候他這‘越王文會’是不是還要改成‘魏王文會’?
不過李恪沒有提醒和規勸的義務:“可以,把書稿方向就行,你們要印多少?”
馬慶晨驕傲的回答:“跟蜀王殿下一樣,兩萬冊!”
李恪眼睛亮了,這小胖子地道啊,跟自己大擂臺?你印兩萬冊我可就不虧錢了:“兩萬冊四千貫,錢帶來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