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攻略指南> 第二十八章尋找合適廠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八章尋找合適廠址 (1 / 2)

這次出城可不是為了玩的,李恪要為自己在大唐的第一個鋼鐵廠進行選址。

高中地理書上說過建造鋼鐵廠選址有三個要素,一個是資源依託型,一個是市場指向型,還有一個是運輸便利型。

資源依託型顧名思義就是某個地方有煤或者鐵,最好是又有煤又有鐵的,這樣能形成龐大的煤鐵複合體,例如魯爾工業區,背靠鞍山形成的遼中南工業區等等。

市場指向型是指附近有巨大的鋼鐵需求消費市場,例如首鋼武鋼等等這樣的。

運輸便利的一般是江河湖海沿岸,或者鐵路沿岸,既方便運來煤炭鐵礦石,又方便把鋼鐵運出。

例如寶鋼就是典型的代表,而且寶鋼還有市場指向的特徵。

再加上考慮環保問題,一般是河流汙染還有工業廢氣粉塵汙染,運輸便利地形不能低窪等等因素,選址鋼鐵廠應該不難。

就像長安附近就是典型的市場指向型,不說長安的百萬人口,單單是天下府兵的三分之一都是強大的需求。

如果選址長安附近,再考慮交通運輸便利和環境汙染問題,那最好是渭水下游地區了。

可是出了長安之後,沿著渭水朝下走,李恪都憂心忡忡,渭水運輸實在是太緊張了。

一座百萬人口的大城,一天能消耗多少糧食?乾重體力活一天要二斤米以上,古代沒有什麼輔食,肉類油水也少,這個飯量並不稀奇。

就按照平均兩斤計算,長安日消耗糧食兩百萬斤,唐制一石約等於一百零六斤左右,就按照一百斤來說,那就是一天兩萬石。

如果全靠外運,渭水上的糧船,一般的糧船也不過一百石最多,兩萬石糧食就要兩百條船來運。

這還僅僅是糧食,通往長安的貨物更是糧船的數倍乃至數十倍。這個僅僅是一天的運輸量。

這還是初唐而已,渭水交通就已經很繁忙了,所以隋唐都不得不開發東都,根據歷史記載,武則天和李隆基的時候就有多次關中缺糧不得已到東都就糧的記載。

本來就這麼繁忙了,李恪要是再在這裡搞一個大型的鋼鐵廠,那不是火上澆油麼!

一直走到渭水和涇河交匯的地方李恪都沒有找到滿意的地方,可是李恪只記得銅川地區有煤礦,就在涇河上游,現在看來利用難度很大啊!

李恪不禁感嘆了一句:“這要是渭水上游有煤炭就好了!”

隨行的工部水利司小吏眼睛一亮:“殿下說的可是石炭?”

李恪一聽這不是有門:“哦?你知道這個東西,渭水上游也有?”

小吏點頭:“我父親和爺爺曾經參與過九成宮的修建,當年修宮牆取土的時候在九成宮北發現過石炭,當地百姓還取用過。

後來官府因為擔心有人私挖地道遁入九成宮內驚擾聖駕,所以禁止挖掘。”

李恪一聽到這就眉開眼笑了,這個好,別人不敢挖他敢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