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騎盜屬於半家族傳承式的群盜集團,老巢黑騎堡就建立在群山之間,並且在周圍形成了大量以黑騎堡為核心的村寨附庸,而這些村寨附庸便是黑騎盜的水源。
此外還有許多官府的通緝犯,逃入黑騎盜的勢力範圍內,受到黑騎盜的庇護,而作為黑騎盜的大當家,據說已經築基大圓滿了,近十年都沒有再出手,便是在閉關嘗試凝結金丹。
而在大當家以下,又有兩位當家,三位客卿以及八位黑騎將,皆為築基境的修士,被稱為慶林府三十三縣第二大的盜匪,而第一大盜匪則指的是慶林府都巡檢衙門。
大虞朝九州八十一郡之下的府縣數量並不固定,一郡有二十到三十多個府,而一府則有二十多到三四十個縣,一縣方圓從數十里到百餘里不定,人口也從數萬到十數萬不止。
府有府兵,縣有縣兵,而在府縣之間,則又設有巡檢衙門,分管各地關隘、道口及河岸,此外便是緝捕成規模的盜匪賊寇。
按理說黑騎盜這類賊匪,應該就是巡檢衙門主要的鎮壓打擊的物件,但實際上兩者卻近乎井水不犯河水。
除非黑騎盜鬧得實在過分了,都巡檢使才會稍稍出手,敲打敲打黑騎盜,也難怪會有傳言說巡檢衙門就是黑騎盜的靠山。
襲破東山縣的是黑騎盜的三當家,隨行的還有一位客卿和黑騎將,三位築基修士出手,東山縣那位一直在縣衙潛修的築基境老縣令,甚至都沒能逃出來。
而在下達了屠城令後,修煉邪道功法的三當家更是直接藉著屠殺修煉起來了,濃郁無比的怨氣和死氣對三當家來說,是最好的修煉資糧,只不過就算是黑騎盜也不好隨意屠殺凡人,倒不是黑騎盜還有一絲絲良心,只是不想遭到官府或正道宗門的著重打擊而已。
東山縣西南的郊野外,陰鬱的天空黑雲催壓而下。
三十多名渾身散發著兇戾煞氣的黑色甲騎,散開如網般的馳騁在農田村落間,其中有十餘名騎士全副武裝,不但自己穿著從頭到腳的精鋼具裝,就連胯下雄健高大的戰馬都披掛著鐵甲,而在馬背上更是插掛著多種武器。
而餘下的那些甲騎雖顯遜色,卻也身著精良鎧甲,戰馬也都膘肥體壯,這些稍次些的甲騎多持弓箭,腰懸長刀,戰馬上還帶著盾牌和投矛。
此時這些黑甲騎士的隊形,又好似一把收割農田的鐮刀般,將懷揣著僥倖並未提前逃跑的鄉人,如同草芥般割倒,而每殺一人,這隊騎士身上的煞氣便更濃郁一分,竟似是以人命修煉魔功。
傍晚時分,許是有些殺膩了,這些黑甲騎士闖入一座靠近山林的村落,村落裡的鄉民已經逃走大半,只剩下少部分不捨得拋棄家業背井離鄉的村民。
不過這些哭泣哀求黑騎的村民,還是沒能求來幻想中的憐憫,所有成年男性村民都被屠殺殆盡,而女人除了年輕清秀的也都殺死,至於小孩子...
那些黑騎中的從騎笑鬧著在村口架起了篝火大鍋,被剁碎的羊羔和幼童混在一塊,扔到了沸騰的大鍋裡。
年輕婦人的哭泣哀鳴讓這支黑騎的頭領感到愉悅,在昏黃的夜幕中泛起幽光的雙眸中,充滿了笑意,但他的快樂卻並非只是因為那些被慘遭施虐的女人,而是他那位驕傲的堂兄死了。
一想到那個鼻孔朝天的堂兄,在一個小小的煉氣家族手裡翻車,而且還把小命給送了,這名黑騎頭領就開心的想高歌一曲。
可惜這些村姑的姿色太過平庸了,黑騎頭領掃過一眼後,就沒什麼興致了,走到沸騰的大鍋前,隨手從裡邊撈出一塊香氣撲鼻的和骨爛,塞到嘴裡連著骨頭一起嚼碎了吞嚥下。
就在這時,黑騎頭領忽然眼睛一定,只見村口出現了一道身影,一道衣著不整身材豐腴妖嬈,容貌豔麗嬌媚的成熟美婦。
那美婦好似山林裡的可愛小鹿般,看到黑騎頭領那好似大灰狼般貪婪的目光注視後,彷彿膽怯無比般的後退了幾步,接著便快步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