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衛大將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衛大將軍 (3 / 3)

朝會繼續進行,李九淡淡開口:“離開京師之前,太子李弘上表,請求朝廷遣使,黔州承乾故居,收葬李忠骸骨。太子性情忠厚,我想準其所請,諸卿以為如何?”

李忠大逆不道,按照朝廷慣例,要斬首棄市的。像上官儀那樣,沒人黑他收屍,屍體遺棄城外,成為野狗美餐。曝屍荒野三天,武康假惺惺的,派倭營卻收屍。

找個地方安葬,哪知被人彈劾,好心沒好報啊。幸虧李九大度,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勉勵幾句。李忠可是主犯,沒人奏請收屍,不得不說李弘,心地確實善良。

話題已經丟擲,許敬宗先出列,大讚李弘寬厚,首先表示附議。其他朝臣附和,不停的拍馬屁,都在稱讚李弘。李九滿意點頭,開始下個話題:“正月吐蕃所請,實在大過荒謬,我想遣使拒絕,諸卿以為如何?”

正月二十四日,吐蕃遣使入見,請唐帝國允許,和吐渾谷和解。還請朝廷批准,吐蕃在赤水地,即黃河源頭遊牧。關於吐蕃問題,武康暗暗嘆氣,縱觀現今局勢,兩國必有大戰。

吐蕃地處青藏,其氣候環境,生產力水平,人口基數等。種種條件決定,他們若要發展,必須走出高原,拓展國土疆域,從而以戰養戰。以祿東贊為首的,吐蕃的決策層,把攻略吐渾谷,定為戰略目標。

從貞觀年開始,到如今麟德年,整整二十三年,都在打吐渾谷。終在龍朔三年,他們得償所願,佔領了吐渾谷。朝廷派蘇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西陲抵禦吐蕃。

他們如此執著,武康表示理解,吐蕃若出高原,只能衝出青海。青藏高原南邊,有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山南邊的印度,此刻一盤散沙,沒有啥戰鬥力。

但他們有核武器,自然氣候溼熱,高原人難忍受。吐蕃至少兩次,翻過喜馬拉雅山,入侵印度半島。貞觀時王玄策,就是借吐蕃兵,滅掉印度三國。

可惜沒有卵用,印度溼熱氣候,阻斷吐蕃大軍。南進道路被阻,若是向東出兵,出劍南奔四川,也是不可能的。那有橫斷山脈,是天然的屏障,不能大規模行軍。

舉個例子說明,中國解放西藏時,飛機和汽車運輸,部隊也多次斷糧,何況此時吐蕃?東進道路被阻,向西翻崑崙山,揮師染指西域,也是不現實的。戰線拉的太長,受制於補給線,不能大兵團作戰。

只有向北出擊,以吐渾谷為基地,染指河西走廊。所以說吐渾谷,是河西走廊的,戰略緩衝區。失去吐渾谷,就唇亡齒寒,所以太宗皇帝,數次大費周折。武力介入吐谷渾,打垮反對勢力,扶持親唐力量。

如果李九大帝,能鎖死吐渾谷,阻斷吐蕃北進。那麼吐蕃王朝,會在內耗之中,逐漸走向沒落。可惜他沒做到,或者無法做到,唐朝戰略核心,在西域、漠北和遼東。

所有精銳部隊,全部派往遼東,沒實力鎖吐蕃。也不能怪李九,所有中原王朝,都不把西南方,作為主戰略方向。或者換句話說,中原王朝對西藏,沒有多少興趣。

中原主要威脅,都是來自北方,就算攻略西域,其核心目的,也是限制北方。吐蕃衝出吐渾谷,開始插手西域,煽動突厥部落,脫離唐朝統治。近年西域動盪,突厥部落叛亂,都是吐蕃搞鬼。

所以武康斷定,大唐與吐蕃,必有大沖突。近期不大可能,吐蕃正在謀劃,不會大舉進攻。反觀大唐帝國,軍事戰略核心,依舊放在遼東。只有陷落平壤,滅亡了高句麗,才能調整戰略,著手收拾吐蕃。

到了那個時候,能不能打勝仗,武康心裡沒底。在來洛陽之前,巡查左戎折衝府,發現了糟糕情況。衛士老齡嚴重,壯者不到三成,說明府兵制度,正在加速崩塌。戰力越來越弱,對陣吐蕃軍隊,恐怕會吃敗仗。

忽聽李九發飆,打斷他的思緒,聲音陰陽怪氣:“煬帝剛愎自用,拒諫言而亡國,朕常以為戒,虛心而求諫。可是沒有諫者,你們唯唯諾諾,到底因為什麼?”

現場鴉雀無聲,眾人各自端坐,猶如老僧入定。武康面無表情,心中卻在吐槽,此乃脫褲子放屁。昔日韓瑗來濟,于志寧等重臣,都是鐵骨諫臣。您老根本不聽,殺的殺貶的貶,誰還敢勸諫啊?

李九怒氣勃發,氣氛開始壓抑。李勣突然乾咳,武康同時開口:“陛下所作所為,堪稱盡善盡美,臣等無法規勸。若是強上諫言,可能弄巧成拙,有沽名釣譽之嫌。”

這馬屁拍的,太不要臉了,眾人無不鄙夷。看武康的眼神,變的更加詭異,彷彿都在說:大夥兒快來看,這個就是佞臣,除了溜鬚拍馬,什麼本事都沒。

李九臉色漸緩,視線瞄向李勣,愛卿想說什麼。李勣暗罵武康,你剛才說的話,就是我想說的。只能硬著頭皮,緩緩開口道:“武將軍言之有理,陛下所為盡善,群臣無得而諫。”

氣氛更詭異,武康是佞臣,說這話可理解。李勣可是元老,為何也說這種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