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六十三章 黑齒常之立軍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三章 黑齒常之立軍狀 (2 / 3)

眾人選擇緘默,武康輕敲桌面,苦笑漸漸上臉。在顯慶五年,唐羅滅百濟,新羅的目的,是佔其土地人民。大唐吃相難看,設五大羈縻都督府,把整個百濟故土,納入自己口袋。

朝廷大口吃肉,不讓盟友喝湯,任誰都會不滿。劉仁願說的對,唐朝軍力強大,高句麗還在,還有共同敵人。新羅無力也不能,此刻與大唐翻臉,只能隱忍不發。

白江口海戰後,武康報捷朝廷,上個月的月底,收到朝廷公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便宜行事,全權處理軍政,酌情招降敵將。這份招降詔書,於九月二十八,由袁公瑜下發,至今不見成效。

公文第二部分,是關於新羅的,武康讀完內容,大罵朝廷傻狗。李九腦子抽風了,竟在新羅國內,設定雞林都督府,以金法敏為都督。此乃火上澆油,也是沒事找事。

武康宣詔時,能明顯覺察,法敏在顫抖,眾將在咬牙。他們都在害怕,會步百濟後塵,被唐縱兵滅國。所以從那以後,他們更加不滿,對於唐軍命令,都陽奉陰違。

今日撤兵回國,也在意料之中。武康有時會想,大唐新羅聯盟,已經名存實亡。而第三份詔書,是平定叛亂後,留下一萬士兵,由劉仁軌鎮守。其餘軍事骨幹,包括熊津衛士,全部班師回國。

小小的任存城,阻擋回家的路,是可忍孰不可忍。武康喟然長嘆,目光掃視眾人,搖搖頭淡淡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眼下當務之急,是攻破任存城,諸位可有良策?”

所有人都沉默,哪有什麼良策,硬著頭皮上唄。沉默近兩刻鐘,孫仁師起身道:“就差最後一步,必須拔掉孤城。屬下願意將兵,帶著我的親衛,親自指揮攻城。”

這是豁出去了,武康無聲淺笑,勇氣雖然可嘉,可這不是良策。袁公瑜起身,言辭鑿鑿道:“屬下願意同去,還請將軍允許。同時屬下建議,組織倭國降兵,出任先鋒部隊。”

拿倭人做炮灰,倒是可以考慮,武康沉吟許久,最終點頭同意。正想釋出命令,外面有人報告,錢順匆匆進帳:“營南三里外,百濟人投降,大概四千多。據斥候彙報,是將軍的故舊,黑齒常之、沙吒相如。”

武康陡然起身,明日香嚇出聲,手裡茶壺打翻,茶水流淌滿地。錢順趕緊過來,遞出環形玉佩,幫助清理汙漬,同時小聲彙報:“這是敵將信物,如果沒看錯,是你親手送出。”

玉佩很熟悉,武康點點頭,腦中閃巨影。百濟人黑齒常之,複姓黑齒字恆元,身高近兩米二,標準的鐵塔巨汗。當年首次東征,與蘇定方滅百濟,他是達率兼郡將,類似大唐都督。

率領部隊投降,兩人有交情,武康愛其才,打算帶他回唐。只是沒有想到,被新羅攪黃了。兩國是世仇,新羅兵入百濟,到處燒殺搶掠。常之怕被清算,帶著十餘親信,趁夜逃出泗沘。

然後揭竿而起,以任存山為基地,結軍柵對抗唐軍。不到半月時間,聚攏叛軍三萬,定方派兵剿滅,卻因地形險要,最終不了了之。唐軍主力回國,他竟率領叛軍,圍攻泗沘都城。

幸虧新羅救援,以及仁軌到來,驅逐黑齒常之,泗沘之圍得解。常之兵敗之後,合兵鬼室福信,效忠扶余豐,成為頭號猛將。本來形勢大好,他們突然內訌,福信殺了道琛,偽王殺了福信。

常之和相如,曾幫助福信,受到了猜疑。又戰功彪炳,遭別人嫉妒,被偽王排擠。白江村海戰前,這兩個猛將兄,率領親信逃跑,後來不知所蹤。

真的想不到,此關鍵時刻,他們接受詔書,再次投降大唐。武康心花怒放,先狂笑三分鐘,再伸手拍矮榻:“黑齒是及時雨,諸如可能不知,他曾盤踞任存山。現在的任存城,以軍柵為基礎,修葺擴建而成。”

眾人無不抬頭,很快喜形於色,袁公瑜臉都紅了。黑齒就是及時雨,熟悉任存地形,是活的城防圖。唯獨明日香,悶悶不樂的,扶起震倒的茶壺,重新擦拭矮榻。

武康大步離開,邊走邊吩咐:“立刻準備戰馬,諸位與我同去,共同接待黑齒。俗話說的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謝老天眷顧,有了黑齒常之,就能破任存城,就可高枕無憂。”

數匹戰馬疾馳,親衛全部出動,很快來到營外。見到黑齒常之,武康遠遠下馬,雙臂大鵬展翅。跑到黑齒面前,來個熱情擁抱,激動的呶呶叫:“你我一別四年,恆元別來無恙,真是想煞武康。”

貌似真情流露,兩人緊緊擁抱。眾人瞠目結舌,鎖定黑齒常之,好魁梧的漢子。武康身高六尺,在黑齒的懷裡,秒變小鳥依人。畫面太過詭異,這樣的傻大個,是人都要仰視。

面對如此熱情,常之頗不習慣,訕訕開口道:“昔年將軍收留,我卻不告而別,又與唐為敵,自知罪孽深重。天可汗既往不咎,常之特來請罪,還請將軍責罰。”

這馬屁拍的,都天可汗了,傳入李九耳中,肯定瞬間高潮。俯身將他扶起,樂的合不攏嘴:“將士沙場廝殺,各為其主罷了,恆元何罪之有?識時務為俊傑,今日接受招安,大唐再添猛將,再添兩員猛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