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七章 金蟬脫殼下殺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七章 金蟬脫殼下殺手 (1 / 3)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夏六月二十四,辰時三刻。

兩天前李旦出生,初取名為李旭倫,李九的第八子,媚孃的第四子。出生畫面淒涼,他老子約會情人,舅舅陪床待產。他兒子李隆基,就是後來的玄宗,搶兒媳婦的皇帝。

前半生開元盛世,後半生安史之亂,天使與魔鬼輪換。武康表示無所謂,請你們隨便折騰。我今年二十八歲,李淳風給我批言,活不過七十歲,估計看不到那天。眼不見心不煩,陪家人混日子,搬進墳墓了事。

長安皇城太廟,舉行出征大典,李九親自主持,文武百官參與,分站左右兩側。李九矗立廟門,凝視身前眾人,訓話慷慨激昂。列祖列宗保佑,出征大獲全勝,也是老生常談。

聆聽教誨的人,是出征的將領,熊津道的骨幹。為首的金甲將,像是人形兵器:右手執偃月刀,左手握著橫刀,腰間掛著障刀,背後千牛御刀。三石的強弓,滿囊的羽箭,臉罩鐵面具,武裝到牙齒。

身後並排兩人,左邊是孫仁師,右武威衛將軍,熊津道副總管。老戰友兼獄友,共同行軍漠北,共同被下臺獄。兩人關係很好,上次覆滅百濟,仁師也曾參與。水戰經驗豐富,適應百濟氣候,是最合適的副將。

右邊是袁公瑜,官拜西臺舍人,兼任司憲大夫,熊津道行軍長史。他是媚孃的心腹,武康的忘年交,曾逼死長孫無忌。兩人情同叔侄,由他出任長史,起碼不會添堵。

袁公瑜彎著腰,聖人諄諄教導,沒聽進半個字。視線盯著地面,看金甲將高靴,感覺十分詭異。靴子四周微凸,好像墊著東西,這很不合常理。同時也感覺到,金甲將的氣勢,比變之弱幾分,缺乏嗜血狠戾。

小心翼翼觀察,細心回憶印象,越看越不對勁。經過仔細比對,金甲將的身軀,沒有變之健壯,身高略矮半寸。難道眼前的人,不是小友變之,可這不可能呀。

皇帝演講結束,婺營親衛吶喊,樂隊演奏軍樂。袁公瑜回過神,不禁淺笑自嘲,可能我多想了,這真的不可能。這是太廟宣誓,將領向大唐宗廟,展現必勝決心。

就算他膽大包天,也不敢弄虛作假,出征大典找替身,他有幾顆腦袋?再說也沒必要,根本沒有理由,冒著生命危險,太廟弄虛作假,除非癔症復發。

說起來很可惜,公瑜觀察正確,判斷出現錯誤。眼前的金甲人,確實不是武康,趙元郎頂替的。他是錢順妻弟,兩人體型相近,被秘密的培養,作為保命替身。太廟金蟬脫殼,是有天大的事,要他親自處理...

長安城春明門,向東走出十里,有座江夏矮山。山頂枝繁葉茂,山包遍佈綠草,點綴無數野花。在半山腰位置,有座避暑宅院,名叫江夏綠莊,是李道宗的產業。

江夏郡王李道宗,李九的遠房堂叔,戰功彪炳的大將。那是永徽四年,高陽公主謀反,他被無忌清洗,流放到了象州。不知什麼原因,竟然繞道婺州,恰被武康遇見。

婺州修養半月,傳授武康兵法,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武康派出專人,護送他去象州,安排他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到達象州不久,便鬱鬱而終了。

後來江夏綠莊,李九相中霸佔,成了皇家宅院。在江夏矮山角,平坦的小路上,行駛一輛馬車。武順坐在車內,左手捂著小腹,右手把玩玉佩,俏臉滿是竊喜。

今天辰時兩刻,聖人送來玉佩,江夏綠莊共聚。出征大典結束,他會登春明門,送行出征衛士。然後找個機會,來到江夏綠莊,與我共赴巫山。

武順滿面春色,玉佩貼身收好,拿出小面銅鏡,再次打理妝容。容顏成熟美好,顰笑媚態十足,不比武媚娘差,聖人稀罕的緊。銅鏡放在車裡,想到武康出征,又是滿心竊喜。

那個討厭的人,終於再次出征,帶走全部親衛,再也沒人監視。你最好戰死了,省的回來煩人。我與聖人交好,關你什麼事啊,咱們沒血緣關係。

武順詛咒完畢,再次輕撫小腹,嘴角扯出媚笑。可憐的九郎啊,這次不是時候,恐怕你會捱餓。不過你別擔心,奴有很多手段,保你心滿意足。

這時馬車停下,思緒隨之打斷,武順收起喜色,抬頭正襟危坐。車伕跳下馬車,隔著車簾彙報:已經到了山腳,馬車不便上山,還請夫人下車,婢女在前邊恭候。

武順掀開車簾,踩著胡凳下車,望著山腳樹林,款款邁出腳步。走出不到六步,轉身盯著車伕,柳眉輕蹙問話:“我從沒見過你,之前的車伕呢,婢女又在哪裡?”

車伕撓頭憨笑:“回夫人的話,二石偶感風寒,所以我代替他,我名叫武二顯。婢女在樹林裡,聖人賞賜軟轎,還有很多財寶,她們不敢離開,所以勞煩夫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