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傳戰鼓響,隊正發號施令,箭隊整體推進,跟在弩隊之後,保持陣型不亂。二百五十米處,單弓弩手射擊,四大勁弩齊射,弩箭如牆推進。
衛士訓練有素,沒有絲毫錯亂,若敢輕舉妄動,隊副陌刀砍頭。盾牆七零八落,大批敵兵中弩,血腥哀嚎瀰漫。到了這個地步,不能被動挨打,敵軍終於出擊。
一時山呼海嘯,人群如同潮水,大地開始顫抖。
唐軍久經戰陣,不用武康指揮,弩隊原地射擊。拉弩的兩弩手,架起長條方盾,格擋敵軍流矢。雙方不斷拉近,距離百米之內,弓哨拋射木箭。
三箭確定角度,哨副打出角規,箭手按照角度,仰天拋射木箭。所以遠端武器,進入射擊狀態,弩箭橫衝直撞,弓箭滿天飛雨,叮咬步兵鐵盾。無數鐵勒步兵,死在衝鋒途中。
美如畫的場景,藝術般的殺戮,武康心花怒放。百步到二十步,敵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生命。望遠鏡給趙聲,取下羊皮酒袋,連灌三口美酒。
袖子抹嘴唇,淡淡傳軍令:“傳令前陣三廂,奇兵跳蕩進攻,騎兵原地不動。中軍和後陣三廂,保持陣型不亂,前推六十步。再次擂響戰鼓,浮箭半寸息鼓。”
軍令傳戰鼓響,全軍整體前行,到達目標位置,鼓聲戛然而止。武康開啟算袋,拿出解結錐,解開頭盔結,狠狠撓鬢角。搖頭晃腦片刻,重新戴上金盔,繼續注視戰局。
吶喊震耳發聵,敵軍迎著箭雨,踩著袍澤屍體,發起亡命衝鋒。戰意挺濃的嘛,武康眉頭微蹙,難道估計有誤。深思熟慮之後,覺的影響不大。縱觀敵我氣勢,我有絕對信心,消磨鐵勒銳氣。
距離四十米時,武康再傳軍令:“傳令前陣三廂,馬槊兵在前,陌刀兵隨後,跳蕩兵協助。前陣三廂駐隊,左營原地待命,右營收容傷兵。後方三廂軍,跟隨中軍動,前推二十步,浮箭半寸息鼓。”
敵我相距三十米,弓弩沒了射程,射手火速收手。或拽陌刀棒,或拔長橫刀,快速變隊形,排四列縱隊。奇兵開始衝鋒,沿著佇列縫隙,眨眼衝入前線。手持丈四馬槊,搭建密集槍林,迎擊敵方槍陣。
陌刀隊伍突進,跳蕩穿插其中,長短兵器配合。肉搏戰已經開始,弓弩手不能閒著,提陌刀棒或橫刀,跟在跳蕩之後,重新加入戰團。中軍戰鼓齊名,未參戰的衛士,無不搖旗吶喊,給袍澤們助威。
中軍左營駐隊,戰場後方遊弋,手裡拎著匕首。發現敵方傷兵,補刀送其解脫,發現我方傷員,抱著跑到後面,交給收容分隊。隊員根據傷情,確定搶救措施。
若受傷不重,騎在驢背上,隊員牽韁繩,送其回軍營。倘若受重傷,抬上救護車,就是兩頭驢,中間捆擔架。兩名收容隊員,各自牽著韁繩,送駐地傷兵營。
戰局穩居上風,救援有條不紊,武康心滿意足。這批家驢不錯,成功晉升戰驢,只是莫名喜感:馬大哥馱騎兵,嗷嗷往前衝;驢二哥馱傷員,噠噠往後退。
軍營裡的戰驢,其實作用很大。首先運送輜重,它們任勞任怨,其次預防丟馬。每次放牧時,戰馬居中間,毛驢圍外圈。預防戰馬走失,阻止百姓偷馬。這個鬼主意,李靖想到的,確實很有效。
唐軍對於傷兵,也是十分重視,軍法明確規定:不管戰場負傷,還是行軍染病,只要袍澤活著,你就不能丟棄。哪怕奄奄一息,也要不離不棄,否則人頭落地。
戰場的最前線,馬槊互相刺殺,既野蠻又可愛。等到短兵相接,槊陣失去距離,陌刀閃亮登場。兩米長的陌刀,可以刺挑劈削。跳蕩從旁協助,鐵盾格擋傷害,橫刀伺機殺敵。
唐軍主戰武器,是槍槊和橫刀,傳說中的陌刀,只是槊的補充。槊陣陷入泥潭,兩米長的陌刀,憑藉攻擊範圍,開始發揮威力。其實說白了,是砍步兵的,不能克騎兵。
能剋制騎兵的,只有槍林槊陣。絕大部分陌刀,左右監門衛使用,鎮守京城各城門。類似方天畫戟,可稱之為禮器。戰場上的陌刀,部分用於督戰,部分用於殺敵。
神乎其神的陌刀,被神化的過分了。最簡單的證據:唐律疏議規定,民間私藏弩槊,判處徒刑一年。允許私有弓刀,其中就包括陌刀。若它威力巨大,朝廷早就禁止。至於如牆推進,人馬俱碎,誇大其詞罷了。
大概兩刻鐘後,傳令兵匆匆報,左廂左軍求援。武康趕緊觀察,原來遭遇回紇,怪不得傷亡大。鐵勒九姓中,回紇部最強,也久經戰陣。參與唐滅薛延陀,參與唐滅突厥,戰鬥力很不錯。
回紇是主心骨,如果擊潰他們,勝利的天平,會傾斜大唐。打定主意,發號施令:“傳令中朗將楚環,給我穩住陣腳,否則軍法處置。中軍駐隊支援,傳令左廂後軍,右翼支援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