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四十一章 鐵勒九姓叛大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一章 鐵勒九姓叛大唐 (2 / 3)

確實有些交情,百濟並肩作戰,共同登陸熊津灣。武康沉吟片刻,點點頭說道:“我與劉老將軍,共同砍過百濟人,有些袍澤情義,修書應該可以。不過老李啊,老劉鎮守百濟,找他做什麼,能幫你忙嗎?”

李義府掃視左右,鬼鬼祟祟的樣子,再次遠離人群。確定四下安全,附在武康耳邊:“勞煩賢弟修書,通知劉老將軍,秘敲劉正則。愚兄這裡,感激不盡。”

武康不明所以,“秘敲”是哥倆黑話,意為秘密殺害。劉正則就是劉仁軌,前不久剛倒大黴,他拖東征的後腿。去年臘月中旬,重啟遼東戰役,李九調兵遣將。

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鏤方道行軍總管。各率本部府兵,三路討伐高句麗。

浿江道糧草輜重,海路運抵高句麗,青州刺史劉仁軌,負責船隊的押送。也該著他倒黴,船隊在茫茫黃海,遭遇特大海風。摧毀糧船無數,百姓死傷數百,可謂損失慘重。

訊息傳到洛陽,如何處罰劉仁軌,成為最熱門話題。吏部尚書李義府,極力建議李九,判劉仁軌死刑。東征衛士缺糧,勢必影響軍心,破壞東征大局。必須明正典刑,給將士們交代,給罹難百姓交代。

李義府的政敵們,諸如中舍人袁直心,極力給仁軌開脫。海風的暴起,是自然災害,是不可預料。數十官員求情,建議從輕處罰,許他戴罪立功。

當時武康在場,很想落井下石,把劉仁軌弄死。浿江道沒了輜重,無法投入戰鬥,影響遼東戰局。不過袁直心說的,確實有些道理,自然災害不可控。最後的處理結果,李九革除他官職,以白衣身份隨軍。

就在三天前,朝廷發出公文,重新啟用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王文度暴病而亡,熊津兵群龍無首,劉仁軌接替他,鎮壓百濟叛亂,會師劉仁願將軍。

老李這孫子,竟讓劉仁願,秘殺劉仁軌,忒不是東西。斟酌片刻,小聲說道:“百濟遺民在叛亂,黑齒常之圍真都,劉仁願處境危險。咱們痛下殺手,不利百濟局勢,希望李兄三思。”

李義府冷笑,壓低聲音說:“我考慮的很清楚,他是我們的政敵,必須趕盡殺絕。那日求見皇后,皇后不置可否,指點我來找你。我們同時修書,劉仁願肯定動手,誰不想獨掌百濟?”

你可拉倒吧,他是你的眼中釘,不是我的肉中刺。媚娘保持沉默,就是置身事外,不便直接拒絕,才讓你找我商量。李義府這孫子,心胸太過狹隘,典型的睚眥必報。

想當年劉仁軌,是右領軍衛將軍。貌似顯慶四年,處理畢正義案,得罪了你小子,被貶青州刺史。上次督海覆船,你沒能弄死他,此刻再謀詭計,意圖借刀殺人。

劉仁願老將軍,脾氣臭卻有節操,不會同流合汙的。武康有心拒絕,又不想交惡他,畢竟他幫媚娘。斟酌片刻,小聲說道:“李兄請放心,回去就寫信。”

老李眉開眼笑,輕拍武康肩膀,信誓旦旦保證:“賢弟這份人情,愚兄銘記於心,等到事成之後,定有厚禮奉上。據說水仙小哥,非常心儀賢弟,包在愚兄身上,咱不怕鄭仁泰。”

這福利很不錯,小哥多才多藝,精通琴棋書畫。當個家庭教師,教授我閨女吧。我是答應寫信,但是信的內容,只與劉仁願敘舊,不提謀殺之事。

我討厭劉仁軌,但我顧全大局,他有真才實學,能鎮百濟叛亂。忽然想到什麼,小聲問李義府:“咱們收拾劉仁軌,應該秘密商議,為何此時提出?到處是同僚,不怕被聽到?”

老李怡然自得,也不直接回復,而是搖頭晃腦:“變之是大將軍,我是當朝宰相,訊息比你靈通。燕然都護劉審禮,八百里加急公文,鐵勒九姓犯邊。集結數萬賊兵,劫掠殺戮漢人,漠北亂局已起。”

武康瞠目結舌,鐵勒九姓犯邊,貌似很不科學。凝視李義府,急不可耐道:“回紇婆閏可汗,向來親近我朝,為何突然反叛。是不是劉審禮,犯了什麼錯誤,惹怒婆閏可汗?”

老李嗤之以鼻:“你的眼線太少,回紇婆閏可汗,已經是老黃曆。你出征百濟時,婆閏可汗病逝,僕骨繼任汗位。然好景不長,不到三個月,僕骨也病逝。其弟比粟繼位,向來敵視大唐,方有今日之亂。”

武康如遭雷擊,婆閏僕骨父子,都是老戰友啊。突然間都沒了,心裡不是滋味。不禁喟然長嘆,忽然瞪大雙眼:“僕骨強壯如牛,曾與我角力摔跤,怎麼可能病逝?是不是比粟,謀殺了僕骨?”

李義府淺笑:“比粟殺兄篡位,劉審禮奏疏中,也是這種猜測。鐵勒九姓反叛,比粟敵視我朝,不是主要原因。都護府的官吏,包括都護劉審禮,都是士族出身。他們鄙夷外族,欺壓鐵勒九姓,早已積怨頗深。”

武康啞然失笑,李義府這孫子,確有真才實學。大唐朝廷不排外,士家大族卻排外。那些儒家官僚,大多蔑視外族,導致鐵勒不滿。外加比粟敵視,推波助瀾之下,終於釀成大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