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七章 長孫家土崩瓦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七章 長孫家土崩瓦解 (2 / 3)

武康深以為然,高陽公主謀反,典型的政治沙龍。本來就幾個人,被長孫無忌放大,成為剷除異己的刀。硬生生把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駙馬執失思力等,全部牽涉進來。

而李九的意思,效仿那起案件,無限網羅魚蝦。想到這裡,瞄向老許,陰陽怪氣:“伯父沒能吃透,所以聖人發火,給你一天時間。如果還參不透,那麼等待您的,會是什麼呢?”

許敬宗抹苦笑,抹去額頭汗,反唇相譏道:“難道變之認為,聖人讓你入殿,是為了護衛嗎?他是拉你下水,讓我們共同參悟。如果達不到要求,恐怕明天倒黴的,不僅僅是老夫。”

武康不置可否,已經瞭然於胸,殺千刀的李九,天下第一腹黑,是在算計我啊。當初獵狐計劃,只是針對無忌,沒想到徹底失控。不過這樣也好,當初坑我的人,咱算個總賬吧。同時履行承諾,媚娘置身事外,我來揹負罵名。

許敬宗轉憂為喜,包子臉變回饅頭,煞有介事道:“變之先回家,知會楚國夫人,再和我回普寧坊。咱倆共同商定,這張大漁網裡,應該有什麼魚。羅織什麼罪名,如何合情合理,今晚必須確定。”

也只能如此了,武康欣然點頭,倚車廂閉雙眼。惡趣味兒的想,後人若著唐史,《奸臣傳》裡面,必有我的位置。是放老許後面,成為第二奸佞,還是超越老許,成為第一奸佞。

突然笑出聲,政治就是糞坑,除了骯髒糞便,就是蠕動蛆蟲。長孫無忌貪權,李治迫切掌權,而矛盾的解決,必以死亡告終。可以這麼說,長孫無忌的命運,在李治繼位那刻,就已經板上釘釘。

沒武康和許敬宗,有李康和武敬宗,無忌和關隴巨頭,終究難逃一死。李治是罪魁禍首,我們只是棋子,或者是背鍋俠。

我若不執行,他會弄死我,伴君如伴虎嘛。如此安慰自己,不想即將的腥風,心裡好受許多。

翌日辰時三刻,門下省議政殿,武康護衛御前,昂首目不斜視。李九端坐書案,全部宰相都在,個個低眉順眼。許敬宗手持象笏,上面記錄的內容,是最真實的謊言。昨夜絞盡腦汁,奮鬥到三更天,李九會滿意的。

許敬宗稟報:“昨夜刑部大牢,太子洗馬韋季方,對於聯合無忌謀反,已經和盤托出。臣質問韋季方:無忌與國至親,是陛下元舅,受先帝和陛下寵任。長孫家子弟,都在朝中為官,到底多大的恨,為什麼要謀反?”

現場氣氛詭異,李勣悠然閉眼,于志寧痛苦閉眼,白眉不住抖動;其餘低頭看地,彷彿事不關己;李九擺出愕然,眼眶逐漸泛紅;武康心中吐槽,肉戲就要開始。

許敬宗正氣凜然,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韋季方回答,韓瑗曾對無忌說:柳奭和褚遂良,勸說立梁王為太子。梁王被廢黜,陛下對太尉,已經有疑心,所以貶高履行,去京城外為官。”

短短几句話,囊括韓瑗柳奭,逝者褚遂良,申國公高履行。他們有共同稱呼,關隴門閥的頭目,長孫無忌的黨羽。柳奭是王皇后舅父,當初王皇后無子,柳奭和無忌等,把劉宮人生的李忠,過繼給王皇后,並冊立為太子。

高履行是無忌堂弟,大概在顯慶元年,廢王立武之後,任益州都督長史。他是個大孝子,父母去世時,曾悲傷絕食,被太宗敦喻。任長史期間,屢有福民善政,大為人吏所贊。武康不想牽連,無奈老許不答應,很是無可奈何。

李九泫然欲泣,許敬宗繼續:“無忌有了疑心,整日惴惴不安,為尋求自保,躲史館編史。後來族侄長孫祥,也被貶出朝堂,隨後韓瑗獲罪。無忌更加惶恐,日夜與韋季方等,共行謀反大逆。”

倒黴的長孫祥,原是工部尚書,反對廢王立武,被貶荊州長史。武康佩服許敬宗,陳芝麻爛穀子的,都能信口拈來。拋去忠奸不說,老許確實有才,記憶力遠超常人。

本來他想羅織來濟,卻被武康勸阻。立媚娘皇后之前,李九想封她宸妃,被韓瑗來濟阻止。媚娘榮登皇后,要求表彰來濟,稱其忠心耿耿。實則軟刀子殺人,讓李九更厭惡他們,同時分化韓、來組合。

然而可笑的是,這份表彰書,卻救來濟的命。昨天夜裡,武康這樣勸:來濟受媚娘表彰,現在牽涉進來,是打媚孃的臉。我不會同意的,媚娘也不同意,自己看著辦吧。

此刻議政殿內,老許放下象笏,言辭鑿鑿道:“臣查驗辭狀,皆千真萬確,請依法收捕。另外還有證據,去歲咸池走水,燒燬大片園林。上林監長孫澹,在修復園林時,栽種八棵白楊。幸虧變之發現,及時告知老臣,才讓季方招供。”

眾人全部抬頭,視線聚焦武康,一片鴉雀無聲。宰相無不博學,都知道白楊樹,代表什麼意思。長孫澹種白楊,詛咒皇宮是墳墓,不管有心無意,都是謀反大逆,長孫家徹底完了。

武康很想罵娘,該死的許敬宗,為何不顧約定好,為何拉我下水。在場的老狐狸,知道該怎麼辦,許圉師首先發言:“此案證據確鑿,臣請陛下起詔,緝拿相關人犯。”

辛茂將隨即附議,李勣置身事外,于志寧死盯武康。忽然哭聲再響,李九大聲疾呼:“哪怕元舅謀反,我也絕不能殺。若是殺元舅,天下人如何議論,將來的萬代子孫,又如何議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