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四十八章 災民必定聚婺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四十八章 災民必定聚婺州 (2 / 3)

長時間的沉寂,書房落針可聞,狄仁傑瞅瞅同僚,上前兩步:“婺州占城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畝產平均兩斛,每年可收兩季,百姓存糧充足。下官以為,就算刺史不慫恿,災民也會蜂擁而至。”

武康緊閉雙眼,苦笑爬上臉,還真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占城稻的豐收地,目前只有揚州、蘇州和杭州,都在婺州北方。婺州首當其衝,五萬飢餓流民,那是什麼概念?

倘若處理不好,流民變暴民,又是什麼概念?不敢往深處想,就覺眼前發黑,頭顱嗡嗡作響。又聽狄仁傑:人性都自私的,糧食是百姓的命,婺民不會施捨。如此一來,衝突在所難免,後果不堪設想。

砰的書桌巨響,武康臉色猙獰,聲嘶力竭怒吼:“這些我都知道,我不知道的,該怎麼應對?如何阻止災民入婺,如何避免流血衝突,如何保證婺民安全,都給我啊!”

眾人噤若寒蟬,首次見大佬發火,嚇的低頭不語。如此裝聾作啞,武康火氣更大,殺氣充盈書房。錢順見大佬暴走,趕緊悄悄離開。不到五分鐘,端著托盤過來,後跟滎陽夫人。

晴捧起茶杯,示意錢順站門外,款款來到近前,遞出手中茶杯。兩分鐘後,武康無聲嘆息,伸手接茶杯,緩緩坐下來。晴一言不發,搬來太師椅,坐夫君身邊,衝三人微笑:“你們都坐吧,順子去上茶。”

狄仁傑和張柬之,向夫人行禮,坐對面長椅。駱賓王不滿,此乃婺州政事,夫人豈能參與?張柬之頻使眼色,老駱糾結片刻,坐在狄仁傑旁邊。

武康舒緩情緒,感覺有些可笑,咆哮不能解決問題。放下手中茶杯,沉吟片刻:“徵調所有婺兵,沿金華、勇康一字排開,武力阻擋災民入婺,請問是否可行?”

徹頭徹尾的餿主意,狄仁傑委婉提醒:“沒有朝廷的聖旨,越州都督或婺州刺史,都無權戒嚴邊境。如果真戒嚴,會加劇災民敵視,會惹來朝廷非議。您愛婺州之民,聖人愛大唐之民,請大佬三思。”

駱賓王補充:“狄公所言不虛,此舉火上澆油,若災民因此暴動,後果不堪設想。朝廷怪罪下來,丟官罷職是,問罪下獄是大,還請大佬三思。”

武康面沉似水,張柬之遲疑,也提出建議:“大佬曾經過,不打無準備的仗。所以下官建議,派出不良衛,前往括州括蒼縣,打探災民動向,及時彙報災情。同時散播謠言,採取柔和手段,阻止災民入婺。”

完全脫褲子放屁,眾人無不鄙夷,老百姓又不傻,根本不會相信。不過話回來,打探災情是必須。及時掌握動態,瞭解災民狀況,才能更好的應對。

錢順收到命令,轉身匆匆離去。茲事體大,不僅不良人,保安也得出動。武康五指微動,有節奏敲擊書桌,良久淡淡道:“下個話題,災民入婺後,我們如何應對?”

書房再次沉默,不知過多久,狄仁傑開口:“婺州螢石礦,三成在義烏,七成在勇康。可以這麼,勇康是商稅大縣,也是婺州命脈,不能有任何差池。下官建議,疏導災民,匯入金華縣。”

駱賓王反對:“狄公此言差矣,勇康是經濟中心,金華是政治中心,更加不能亂。災民進入金華縣,區區三十里,就會抵達婺州城,到時如何應對?”

張柬之和稀泥:“觀光有所不知,勇康縣南是礦山,良田集中東北,距離更加遙遠。眾所周知,婺州城最繁華,就算不引導...數以萬計的災民,也不會捨近求遠。與其他們亂跑,不如主動引導,更容易管理。”

崔晴輕咳,輕喊聲進來,婢女魚貫而入,給眾人奉茶。會議被迫暫停,駱賓王更不滿,這是牝雞司晨。幸虧夫人賢惠,從不參與政事,否則以大佬脾性,政權定落婦人手。

長時間的沉默,武康深思熟慮,又是無奈嘆息:“按你們的法,災民聚集婺州城下,已經成為定局。那麼請問諸位,是放災民進城,還是在城門外,搭建臨時粥棚?”

駱賓王馬上發言:“絕對不能進城,災民數量太大,至少四萬多人。能不能安頓,暫且不提,單治安問題。倘若放災民進城,盜竊、搶劫、械鬥,甚至淫辱婦人,都會隨之而來。”

禿子頭上的蝨子,如果不能約束,城內肯定烏煙瘴氣。各種違法犯罪,刑事案件頻發,必定摧毀治安。狄仁傑和張柬之,紛紛表示贊同,強烈反對災民進城。

武康也深以為然,搖頭苦笑,提出新話題:“婺倉有多少存糧,那些螢石和銅錢,能購買多少糧食?假定災民五萬,能堅持幾天?能不能熬到,朝廷賑濟到達?”

目光聚焦張柬之,老張閉目盤算,很快搖頭尬笑:“下官估計,最多十天之內,災民聚集婺州城下;賑災糧抵達婺州,至少二十五天;婺州倉的存糧,最多堅持五天。”

意思不言而喻,至少十天斷糧期,要不要這麼坑。人的**,只喝水不吃飯,熬十天沒問題,可靈魂不答應。數萬飢餓災民,什麼事都敢做,甚至聚眾造反。

現在九月初,各州的田租,早抵達含嘉倉,不能就近徵糧。不禁懷念上輩子,鐵路加航空,救援瞬息而至,區區五萬災民,根本不算事兒。還有各方捐款,在大唐很難實現,糧食就是百姓的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