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二十四章 心如刀割投名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二十四章 心如刀割投名狀 (1 / 3)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九月十七,巳時七刻。

陰暗地牢門開啟,絲絲亮光透來,武康瞳孔微縮,逐漸適應光線。十幾個彪形大漢,強行拉他起來,重新五花大綁,繩頭打成死結。仔細檢查再三確認,兩把橫刀架脖頸,推搡著押出地牢。

昨夜獄卒沒說謊,這是要押赴刑場,嘴角扯出苦笑。一宿未睡深刻檢討,落得今日下場,只因對女人太包容。今天風和日麗,溫度溼度適宜,看日頭臨近午時。更印證內心猜測,身為婺州刺史,熟悉處決人犯流程。

午時、午時三刻問斬,不是法律規定,而是約定成俗。古人基本迷信,認為殺人是“陰事”,陰氣對人有害。所以斬刑和絞刑,選陽氣重的時候。午時是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之間,陽氣重適合殺人。

古人還認為,午時三刻陽氣最重,此刻被處決的犯人,直接魂飛魄散。三魂七魄俱散,不能再入輪迴,只有十惡不赦的,才會午時三刻問斬。其餘都會繞過三刻,留下犯人的魂魄,好讓他們投胎轉世。看現在的情形,要在三刻問斬,就這麼恨之入骨?

經歷屍山血海,凡事都能看開,並無驚慌失措,也無其他雜念,只是放不下女兒。弟兄們都是婺兵精銳,瘟疫都不怕,更不怕死亡。公主能逃走,便不會牽連家人,已經賺到了。

摒棄心中雜念,餘光瞟向兩邊,桃源人也很安靜。老弱婦孺皆有,個個面黃肌瘦,有的臉呈菜色,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眼神中並無怨毒,也不喊打喊殺,只是客串吃瓜群眾。

幾個孩童手裡,那怪異的石頭,引起他的主意。腳步略微停頓,肩膀推搡襲來,身體前仰腳步趔趄。勉強穩住身形,懶得回頭看究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嘛。

很快來到刑場,山腳下挖大坑,看情形要活埋,有點兒壯烈啊。東方搭簡易竹臺,坐著五位領導。麻臉漢子居中,滿臉橫絲肉,膘肥體壯;四個老匹夫,面色紅潤精氣十足,都不缺營養。其實這也正常,哪怕原始社會,也有貧富差距。

主席臺旁人群裡,有道怪異目光,飽含不忍和悲傷,是那個臭娘們兒。從獄卒口中得知,麻臉名叫古力折,是莫名谷大頭領,女人是他獨生女。獄卒說她苦勸眾長老,要放其他人離開,留下我做壓寨夫君。

古力折很寵獨生女,是以言聽計從,可惜四長老堅決反對。搶劫朝廷田賦,是抄家滅族的死罪,放出去通風報信,等待官兵圍剿嗎?古力折沒辦法,經過幾天磋商,決定全部坑殺。

暴喝打斷遐想,現場頓時混亂,賊人咆哮喧囂,把婺兵推進坑裡。弓箭手坑外放箭,逼退掙扎的民兵,出現流血與死傷。武康目眥盡裂,做垂死掙扎,仰天怒吼:“暫且住手,我有話說,我能解決你們的問題。”

聲如平地驚雷,古力折噌的站起,場面再度混亂。約莫十分鐘,現場逐漸安靜,賊兵簇擁五頭目,在丈許外停下。頭目交換眼神,古力折面露不屑:“你只是個押糧官,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又有什麼問題?”

武康巋然不懼,不卑不亢道:“你們都是逃民,或者永業田被兼併,或者口分田不夠。負擔不起租庸調,甚至活不下去,便逃戶入莫名谷。此地人少田多,能自給自足,能吃口飽飯。然而,人口不斷增長,耕地不會增加,已經養不活你們。”

現場瞬息安靜,五頭目交換眼神,武康侃侃而談:“田地的產出,不夠人口消耗,便會產生饑荒。如果所料不差,你們極度缺糧,甚至有人餓死。否則不會冒生命危險,離開世外桃源,打劫朝廷田賦。”

古力折沉默,片刻後說道:“你說的不錯,莫名谷確實饑荒,確實有人餓死。我們被逼無奈,才會鋌而走險,怪你們自己倒黴。說說的你的辦法,若能解決饑荒,一切都好說。”

武康沒接話,繼續講道理:“搶劫治標不治本,這批糧食吃完,饑荒依舊回來。你們如何應對,再去搶劫嗎?由敦厚朴實的百姓,淪為打家劫舍的山賊,讓子孫後代揹負罵名嗎?”

吃瓜群眾緘默,古力折暴跳如雷,指著他鼻子咆哮:“這莫名谷的事,不用你來操心!速速說你的辦法,若再危言聳聽,便將你們全部活埋!”

武康嗤之以鼻,開啟長篇大論:“人口增長不能遏制,田地數量有限,只能從兩方面入手。其一,增加糧食畝產量,讓有限的田地,產出數倍糧食;其二,大力發展工商,賺取大量銅錢,購買糧食解決饑荒。”

直視古力折,言辭鑿鑿:“婺州試種占城稻,可春播夏收,可夏播秋收,每年收兩季。稻穗比唐稻長,顆粒比唐稻飽滿,更加耐澇抗旱,產量比唐稻翻兩番。朝廷大力引進,並在婺州試種,稻種已到婺州倉。我是婺州糧官,稻種歸我管!”

意思不言而喻,只要放我離開,就給你們稻種。眾人無不震驚,從沒聽說過,一年兩收的稻子。倘若此言屬實,一年產出三年糧,饑荒肯定迎刃而解。

吃瓜群眾議論紛紛,四長老不置可否,古力折面露鄙夷:“此言太過匪夷所思,在場所有人,世代都是農民,比你更瞭解農事。你的話太假,讓我如何相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