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一萬年的夢> 第二十三回 閒中悟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三回 閒中悟道 (1 / 4)

庸人不是庸,閒者也非閒。

不須求勝解,只要心內安。

第二天清晨起床,感覺自己的精神狀態還不錯,並沒有因為昨天晚上邪魔的出現的事情,而影響了我的心情。因為,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只要我一直走在這條修行道路上,這所有的經歷就僅僅只是一個過程。

今天第一節課就是語文課,宋老師並沒有急著拿出他的教案,而是很隨意的站在講臺前,和同學們聊起了現在年輕人的一些生活習慣。

這一下,反而把同學們的興趣調動了出來,我也在下面認真聽了起來。

老師講道:“在現代生活中,有許多朋友會感到身不由己。生活與經濟的壓力,致使很多人每天生活的很緊張,他們在不停的工作,熬夜加班。這種狀況持久下去,身體無法負荷過度的工作量,就會導致過早地衰竭。道德高尚的前輩經常教導我要安貧樂道,萬事順其自然而不可強為,以致失去理智,走向極端,這就是一個人的身心承受力。”

同學們聽著宋老師的話,宋老師接著,說道:“有些盛年之人突然心力交瘁離世,還有的年輕學子,不堪學業或心理重負而輕生。當一個人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壓力之中,以有求之心學習、工作,繃緊了生命之弦的時候,其後果必然難以持久。如果因為走極端累垮了身體,那就非常得不償失!”

這個時候老師停頓了一下,又對同學們,說道:“所以我在這裡提醒同學們,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使自己白天不再疲倦,文思揮之即來,保持旺盛的精力。”

老師見我們大家都在認真的聽著,微笑著話鋒一轉,說道:“今天咱們學習的內容,就是當年古代聖賢孔子的著作《中庸》,《中庸》裡面的精髓就是: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宋老師邊說著話,邊在黑板上面寫下了“中庸”這兩個字。

我在下面聽著講,不由得打心裡佩服語文老師講課的水平之高,先說題外話,不講課等把同學們的意識和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再步入正題。

宋老師讓同學們將書本翻到指定的頁數,他先給同學們大聲的朗讀了起來。《孔子家語.觀鄉射第二十八》,原文如下: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馳,文武弗能;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宋老師向我們解釋起了這段話的涵義,它的白話解釋就是說:有一次,子貢參觀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禮,回來後拜見孔夫子,孔夫子於是問子貢說:“賜,你覺得快樂嗎?”子貢答道:“一國的人都高興得像發了狂似的,可是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可快樂的。”孔子微笑著說:“百日的勞苦,一天的歡樂,這是君主的恩澤,不是你所能瞭解的啊。每日緊張勞苦卻不休息,就連文王、武王也辦不到;而只放逸享樂卻不努力,文王與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夠勞逸結合,有緊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

老師進一步給大家講解著,在孔子所處的年代,“蠟”是一個節日。在這個節日裡,老百姓們放下勞作,轉去做一些娛樂性的活動,而孔子也帶著子貢來看熱鬧。

孔子問子貢:“你感覺到節日的歡樂了嗎?”子貢回答說:“整個國家的人都像發狂了一樣,我看不出樂到底在何處。”孔子說:“老百姓辛辛苦苦勞作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天可以放鬆一下,這是你體會不到的。讓老百姓一味緊張而不放鬆,就算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能把國家治理好;讓老百姓一味放鬆而不讓他們緊張,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會這麼辦。

該緊張的時候就緊張,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國家的辦法。”這句話中的“文”和“武”,並不是指學文和習武,而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這段話裡,孔子就是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例子來教育子貢:治理國家,應該讓老百姓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老師手裡拿著書本,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大字:“閒從勤中來,勤從閒中出。”

我看著黑板上面的幾個字,不停的在腦海裡面放大著,我好像抓到了些什麼,但是,這感覺又那麼的飄飄緲緲,在心底隱隱的升出了一絲明悟。

老師接著講解著,在《格言聯璧》裡面說,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閒字,然閒字要從勤中得來。天下最討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從閒中做出。

倘若我們懂得勞逸結合,鬆緊有度,不但不會荒廢時光,身心也不至於過度疲勞。故珍愛生命當從和諧身心開始,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即是中庸之道。懂得休息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使生命之河長流不竭。

老師不無感觸的,說道:“現代社會的夜班制度,顛倒了人們自然的作息規律,這種晝伏夜出的工作模式非常不人道。所以,同學們你們也要儘量不熬夜,才能很好的提高學習的效率。”

這時有的同學插嘴,問道:“老師,有的東西不熬夜真背不下來啊,有什麼好辦法嗎?”

老師強調道:“首先,你們休息好,上課時就能集中精神聽講,你得先把學到的知識理解。其次,就是要很好的完成作業,進一步加深印象。最後就是站在理解的角度進行記憶。”同學們在下面不住的點頭,聽宋老師的課也讓同學樣有 茅塞頓開之感。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的互動很頻繁,沒有因為是語文課大家就感覺到枯燥,反而同學樣都很放鬆,彼此在相互討論著各自的心得。我則是聽著師生們的討論,從中有了一絲的新的領悟。

我想到的是,當一個人為了私慾忙亂不堪之時,其實離道也已經甚遠了。有智慧的人不會忙於做事,而是經常反省過失以純淨自己的心態。真正的修行就是不斷地減少、降低自己的慾望,從而達到清心寡慾、返本歸真的境界。

下課的鈴聲響起,同學們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語文老師微笑著對大家說道:“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以後同學們有什麼不懂或是難以解開的或是苦惱的問題隨時可以來找我。”

當老師的話說完,教室裡異口同聲的聲音響起“好!”一些男同學則是不停的拍著桌子,顯得很興奮。就這樣第一節課在,這種和諧與熱烈的氛圍中結束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