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為伴是前緣,相逢一笑泯恩怨。
斬斷三千煩惱絲,彼岸花開生金蓮。
徐明大哥開車將我送回了家中,到家後,我心裡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舒暢感覺,這也許就是當自己做了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心裡面自然產生出的善良力量吧。
今天忙乎了一整天,終於回到家中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並沒有像往日一樣修煉,而是躺在了床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當我睡到半夜的時候,自己的主意識突然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束縛,我想努力掙脫的時候,自己的意識被一股強大的吸引力牽引著飛出了身體。
自己的意識體出現在了師父的混沌空間,師父站在了我的面前,表情看上去有點嚴肅,開門見山的說道:“徒弟你近日有些疏於修煉了,而且有些事情要提醒你,你要引以為戒。”
我看到師父這樣嚴厲的看著我,敬立在師父身旁,大氣也不敢出,聆聽著師父對我的教誨。
師父先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從中悟道。故事的大體內容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富家子下飯館吃餃子只吃餡兒,不吃皮兒。數年後家道中落,富家子從此一貧如洗,身無分文。
這一日當他途經該飯館時,向掌櫃討頓飯吃,掌櫃見是老主顧落得如此不堪,讓其等候,稍後端來一大碗熱騰騰的餃子湯,富家子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等飯畢,他謝過掌櫃,好奇問為何湯中只見餃子皮不見肉餡?
掌櫃如實告之,說道往日見其只吃餡兒不吃皮兒,不忍,每頓後必將餃皮兒晾乾收集,如今正好給其飽腹。富家子聽後恍然大悟,懊悔不已。
師父說道:“今天跟你講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誡你不論是什麼東西,都要去珍惜它,不可以隨意浪費,因為那都是一個人的福份換來的,修行就是要從小事做起,細微處都要做好才行啊。”
師父又告誡我:人的一輩子吃多少飯是有定量的,如果達到這個量,誰先吃完誰先走,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這是一個道理。
西方有人曾經統計過,如果人活70歲左右,其吃的食物近50噸。適量減少飲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衰老。其實,營養代謝會積累對細胞的損傷,而限制飲食則可以減少細胞損傷、延緩衰老。
這是顯示在我們這個空間的理,而在另外空間中看,人一生吃的食物量的確有定數,這是毫無疑問的。人之所以可以當人,必須在命中攢夠這一生所需要的福分,福分一盡,也就到壽了,將來要飯都沒人搭理。
人活著一天,就是在消耗福報,能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玩,是福報的體現。浪費和揮霍,也是浪費了自身福報。
六道輪迴中有天人,他們的空間比人類高,壽命比人類長,幾百年到上千年的都有,而且他們那裡沒有苦吃,全是享樂,但他也不會長久維持下去,能生到那裡是積攢的福分促成的,福分消耗完了,人就得再入六道輪迴。
他為什麼沒辦法持久呢?就是他也是在消耗他的福分,消耗完了,就得離開。
所以啊,天上看人世間的理往往是反的,人覺得享福是好事,上面看你在消耗福分呢,不是什麼好事。那麼這個福分怎麼來的呢?
人在付出、施捨、幫助人時,在承受痛苦、在經歷磨難時,在被人傷害、打罵時,就會產生這個福分。人覺得是壞事,可是天上看卻是好事。老人講,吃虧是福就是這麼來的。
師父接著說道:“中國古代有四大名著,但是這個《西遊記》是一部非常特殊的著作,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是卻寫了一個人真實的修煉過程。”
人們都知道,西遊記中唐三藏的前身在天上是佛祖的二弟子,他輕慢佛法,在課堂上打瞌睡,並且因此浪費了一粒米。佛家有言: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金蟬子因此被如來趕出了靈山,罰他十世修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重返西天。
民間有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富人無論多麼的富可敵國,也沒辦法把財富留給後代,因為它是跟著人的元神走的,後代沒有這麼大福分,就沒辦法繼承這個財富,強行給他,那麼他很快就能敗光。
浪費糧食的形式很多,吃不完扔掉,這些被浪費的糧食會存在地獄中的一個空間中發黴長毛,等到這個人壽終時會來到這裡,必須吃完這些食物才能離開。
有的人一生中養成了浪費的習慣,來到這裡後目瞪口呆,那浪費的食物跟小山一樣,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這可怎麼咽的下去呀?所以人在世上浪費糧食也是在造業,也要承受由此帶來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