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起初在外間天地出現些許變化的時候,蘇幕便已經有所感知。
只不過當時他和老道士談得興起,便也沒有在乎那麼多。
到後來隨著他將輪迴之道說出,老道士便極為痴迷,還施展妙法化生出一方天地。
他們兩人的神思便進入其中,觀望了一方天地中生靈的生生死死。
他們看見了幼時的懵懂,少年的任意,中年的拼搏和老年的垂暮。
看見了世間生靈面對諸般困難時不同的抉擇,從而走上不同的道路。
為此。
他們的話題也逐漸轉移到善惡之論。
這並沒有超出蘇幕所提出的輪迴之道,因為既要輪迴,便需分生靈一生之功過,從而定下輪迴的道路。
在老道士看來。
一塵道友所提出的這一方法,如能實施便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變幽冥界的混亂。
試想,如能再生為人,會有幾隻孤魂野鬼願意飄蕩在外。
試想,如能前世為妖,再世為人,誰還願意寄於人間鬼城之中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
這是一次顛覆人間和幽冥的壯舉。
好在蘇幕的人生閱歷並不是只有在此方天地的二十餘年,和老道士談論起來應對自如,漸漸地對生死也逐漸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他本該是已死之人,莫名來到這裡,所求之道在生死之間是什麼?
長生還是逍遙?
亦或者別的什麼?
某種縹緲之感出現在自己的身上,彷彿已置身於一片雲層之中。
當然。
他的境界終究是很低,面對某些他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實在是難以給老道士一個準確的態度。
譬如將他所說的輪迴之道落入幽冥,匡入九洲,須得如何?
蘇幕不知,他只知道這必然是一件得罪九洲諸族的舉動。
如今的九洲大陸諸族爭鋒,若定鼎輪迴之道,妖精鬼怪可輪迴為人,人亦是可輪迴為妖精等族。
大陸之上的諸多勢力必不會答應。
就說大周人族和北方角魔族相互之間爭鬥不知多少年,他們豈能接受一個人轉世成族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