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1 / 2)

春天來了,大地裝點上了綠色,野花開始盛開,天上有蒼鷹在飛翔。

勝州後衙,杜中宵在院裡大楊樹下設了酒宴,為姚守信、十三郎和竇舜卿送行,轉運使包拯和糧草官李復圭及劉幾、張作陪。

眾人落座,杜中宵道:“冬天可算過去,春天來了,人都清爽了許多。今日為幾位送行,席上簡陋了一些,莫怪。你們回到了京城,想吃什麼有什麼。就是京城沒有的,便如這開冰魚,都可託人帶回去。”

竇舜卿道:“我們隨節帥數年,又怎會在意這些?以後節帥有事,儘可以吩咐我們。”

劉幾道:“差廷差遣,不得不去。我們一起練兵四五年,一朝分別,還真是有些捨不得。不過官場就是如此,遊宦在外,聚散離合,由不得自己。”

竇舜卿道:“軍主,軍中其實與宦海不同。只要不是軍職轉兵職,很多數十年在一起。”

杜中宵道:“那是以前,以後很難再那個樣子了。讓你們回京幹什麼?要改禁軍。禁軍都改了,以前的規矩當然也要改。將領以後會向軍官變。什麼是軍官?就是在軍中做官而已。官與將不同,一是軍官是流官,有任期,到期離任。二是軍官要回避,以前父子同軍、兄弟同軍,各種親戚,都要回避了。”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口氣:“我已經上書朝廷,既然全軍要改,就從河曲路改起。軍官如武職一樣五年一任,到任換官,你們也差不多到任了。效用可展期,總共能幾任,以後再議。兵員役期五年,到期之後,自投狀、合格者,轉為效用,否則放歸鄉里。以前入軍就是一輩子,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以後就反過來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劉幾一怔:“經略,這樣合適嗎?練一個兵員不易,數年養兵,幾次大戰,才成精兵,五年便放歸田園,朝廷豈肯如此?再者說了,兵員放歸地方,一旦嘯聚”

杜中宵道:“軍主,對自己的兵,還沒有信心嗎?我們這樣練出來的兵,最遵守法紀。為什麼五年要放歸?在軍中五年,無數機會,不能成為效用、軍官,說明他們確實不適合軍中生活,何必強留?練一個兵員也沒有什麼難的,現在一切都有規例,半年時間差不多了。半年練兵,朝廷用兵四年半,已經足夠了。便如軍校每一年都出新的軍官,保證汰舊納新,兵員也是如此。以後改募兵為徵兵,省許多事端。”

此事杜中宵說的清楚,但指明瞭大方向。朝廷已經下來了旨意,同意了杜中宵提出的不願在軍中服役的兵員回鄉,韓琦在的時候杜中宵就提過,是對下屬的承諾。朝廷同意此事,表示募兵制改徵兵制已經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即將推行。

說老兵有戰鬥力,不讓他們除投,寧願朝廷養一輩子,只是藉口。老兵怎麼就有戰鬥力了?不是一直處於生死苦戰中,老兵更容易成為兵油子。一直處於苦戰中,所謂老兵軍中生活能有幾年?五年的時間要麼升為軍官,要麼戰死沙場。軍中生活五年,時間已經足夠久,不成效用或軍官,說明不適合從軍。

禁軍和廂軍職業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皇權要藉此控制朝廷武裝力量。把軍隊作為一個整體,與中書治下的社會割裂開來。文武相制,保證皇權的穩固。大宋從不諱言自己是以軍立國,開國之初,皇帝與軍權為一體,政權的文官體系更像是個打工的。太宗敗於契丹,文官地位上升,軍權和政權的相對地位發生變化,軍隊越來越像打工的,成為了實際的僱傭軍,所謂養軍。

讓軍人終身服役,公開的理由有兩條。一條是軍人只會從軍打仗,放出之後無以為生。另一條與此相關,無以為生,便容易嘯聚反叛,他們又有軍事知識,成為天下不穩定因素。這兩個理由很牽強,徵兵制下他們本來就有自己的職業,除兵各回本業。至於軍事知識更不重要,沒有組織能力,兵員的所謂軍事知識沒有用處。別說他們得不到軍器,沒有組織,有軍器也不是正規軍隊的對手。

新的軍制下,皇帝對軍權的控制已經發生改變,募兵終身制走到盡頭。樞密院和帥臣用兵,三衙管軍,實際就是軍政和軍令相分離,中國傳統,虎符的變種。除了樞密院和帥臣,三衙管下的軍隊無法組織成有效的軍隊,兩者互相牽制。加上官僚制度,不再靠人控制軍權,而是透過事權和財權,人事權的地位下降,一切改變順理成章。

這是中國傳統軍制與技術發展條件下的專業化變種,說明白了道理,趙禎結合歷史,便能一眼就看明白。兩漢之後,技術所限,軍人只要有軍器、盔甲、馬匹自己組織起來就成一支軍隊,衝破了政權透過事權和財權對軍隊的控制。新的技術條件下,軍人有火器,也不能自己組織成大規模的軍隊,必須結合專業兵種和專業人才,才真正具有作戰能力。此時,就如兩漢對郡國兵,平時收其兵器的道理差不多。

三衙是專門的管軍衙門,負責軍隊日常的訓練、管理,軍中指揮、情報、組織、財政、後勤、戰略全在樞密院。日常訓練和管理官僚化,戰時指揮專業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