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28章 三路齊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章 三路齊出 (1 / 2)

“這是什麼城?”杜中宵指著地圖,問一邊的楊文廣。

楊文廣搖了搖頭:“不知道了。時間太過久遠,問過許多人,都不知其名字。”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此次就不用城名,全用編號好了。以兀刺海城為一號城,西側十以上,東側十以下編號。各軍計劃,均以此為準。下令全軍,戰時全部用軍中編號,不得用其他名稱,以免混亂。”

楊文廣、趙滋和竇舜卿一起叉手諾。

杜中宵對十三郎道:“騎兵分為三部。一部三千人,掃蕩狼山諸蕃部。凡遇遊牧部族,取其健壯馬匹,和所有軍器。並令其立字據,願受大宋朝廷管轄,不得助敵作戰,否則痛加懲處。凡收走的物資,給他們一份清單,與字據騎縫,統兵官畫押。戰後,不參與作戰的,可以憑清單和字據到各城,發給他們錢物賠償,算作他們把馬匹和軍器賣給朝廷了。參與作戰的,則戰後嚴懲!”

十三郎稱諾。杜中宵打仗一向殺戳不重,殺的人多時,大部都是他們自己找的。

杜中宵又道:“另一部一千人,掃蕩黑山諸蕃部,其餘與狼山一路同。剩下的騎兵約有四千人,隨大軍進發,自中路攻兀刺海城。那裡正是狼山隘口,位於東西兩部中間,隨時接應。”

十三郎道:“東西兩部,如果遇到有大股党項兵馬集結,救援兀刺海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放過他們即可,不管多少兵馬,全部放到兀刺海周圍,秦漢長城之間。記住,一發現党項援兵來,立即報我。這一仗,不管党項多少兵馬,都是由圍兀刺海及附近幾城的步兵作戰。東西兩部的騎兵,除掃蕩諸蕃部外,另外一個任務就是阻截潰兵。戰場在秦漢長城之間,南北約寬五十里,足夠開闊。有長城所限,大股潰兵想跑也跑不了,把長城兩端堵住即可。”

秦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南緣,保護陰山以南的屯田。漢長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北緣,作為北上出擊的基地。兩座長城,基本把黑山和狼山圈了起來,形成一道走廊。狼山和黑山交匯的地方是穀道,是穿越陰山的重要道路之一。兀刺海城就位於穀道的隘口,配合附近長城的幾座城池,扼守要道。

秦漢長城之間,距離最寬的就是兀刺海城扼守的穀道這裡,一在極南一在極北,相距約五十里。其他地方兩座長城形成的走廊沒這麼寬,有的地方只有一兩路。兩端一堵,想跑就只能翻長城。

黑山和狼山是陰山山脈的西部邊緣,不似東段那麼陡峭,許多地方可以勉強通行。這兩座山也是遊牧民族的草場,有許多蕃部在山間遊牧。已經傾頹、無人值守的長城,無法阻擋人群翻越,大部隊和牛羊卻只能夠走隘口,依然有一定的防守作用。

東西走向的黑山和狼山,加上南邊南北走向賀蘭山,就是河典地區防範遊牧攻擊的天然防線,與黃河流向基本相同,形成一個大“幾”字。黑山監軍司位於“幾”字上部,佔領這裡,党項對宋再無地利。

指著地圖,杜中宵對楊文廣道:“此次攻兀刺海城,以你所部為主。配屬騎兵和炮兵後,你部自中路進攻,沿大道直取兀刺海,到了那裡後圍而不攻。趙滋所部攻東路,直取二號、三路、五號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而後掃蕩其餘小城,向兀刺海靠攏。竇舜卿所誤了攻西路,取十二號、十六號城。最快速度攻破十二號城,掃蕩小城,而後全軍守十六號城。如果党項白馬監軍司出兵,你們要堅決守住!”

趙滋和竇舜卿叉手稱諾。

杜中宵說的這幾座,都是南北長城上黨項利用的較大城池,其餘還有一些小城,駐軍不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